[实用新型]便携式近红外检测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18936.7 | 申请日: | 2008-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760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李赫君;武中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赫君 |
主分类号: | G01N21/35 | 分类号: | G01N21/35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于涛 |
地址: | 264200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红外 检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近红外光谱,检测、分析物质品质的便携式近红外检测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从20世纪50年代起近红外光谱技术因其与生物及化学方法相比速度快、无污染,且在工作时不需对样品做任何化学和物理的预处理,可广泛用于复杂样品,进行非破坏性分析,所以在农副产品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国外发达国家的NIR光谱仪器厂很多,竞争非常激烈,由于近红外技术在现场及在线分析领域应用的日益广泛,NIRS仪器不断向专用化、小型化、固态化、模块化和快速实时方向发展,从分光器和检测器看,便携式NIRS仪器有两类,一类是由实验室仪器演化来的光栅扫描型,用PbS或InGaAs光敏元件做检测器,技术比较成熟价格也比较低,但其缺点是有移动部件、影响可靠性,另一类是由基于CCD型仪器演化而来,采用InGaAs光敏二极管阵列做检测器、光路固定,这类仪器的缺点是价格昂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光纤、CCD的便携式近红外检测器。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如下措施达到:
一种便携式近红外检测器,其特征是包括光源系统、分光系统、样品室、检测器、控制和数据处理系统及记录显示系统组成,光源系统经传输线与分光系统相连接,分光系统经传输线与样品室相连接,样品室经传输线与检测器相连接,检测器经传输线与控制和数据处理系统相连接,控制和数据处理系统经传输线分别与记录显示系统、光源系统、分光系统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光源系统主要由光源和稳压电路组成,可以由溴钨灯或LED充当光源。
本实用新型中的仪器的分光系统采用滤光片型,用干涉滤光片作为分光器件,将光源发射的连续光变成单色光。
本实用新型中的样品室包括载物台和积分球,由积分球将样品的透射光和漫反射光射入到检测器内。
本实用新型中的采用PbS光敏元件作检测器,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并使用放大器放大。
本实用新型中的仪器的控制和数据处理系统直接由单片机构成,通过电路后接液晶显示屏,这样工作时就不用外接电脑,简单、便捷,达到便携式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由切光器对光源发出的复合光进行调制,调制后的光由分光系统分光后得到指定波段的进红外光线,该光线经过积分球照射到位于积分球另一端的样品池上,与样品发生作用后从其表面漫反射回来的光在积分球内部均匀后,一部分照到传感器上,转变为电信号,由信号调理模块调理后通过数模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通过串口传输到便携机,上层软件根据样品和白板,以及背景的检测信号得出样品的反射率或吸收光度光谱数据,并显示其光谱图,然后利用分析软件进一步分析出样品成分。
本实用新型基于光纤、CCD的便携式进红外光谱检测仪器,具有结构简捷、体积小等优点,适合现场及在线检测,应用范围广泛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所示,一种便携式近红外检测器,特征是包括光源系统1、分光系统2、样品室3、检测器4、控制和数据处理系统5及记录显示系统6组成,其中,光源系统1经传输线与分光系统2相连接,分光系统2经传输线与样品室3相连接,样品室3经传输线与检测器4相连接,检测器4经传输线与控制和数据处理系统5相连接,控制和数据处理系统5经传输线分别与记录显示系统6、光源系统1、分光系统2相连接,光源系统1主要由光源和稳压电路组成,可以由溴钨灯或LED充当光源,仪器的分光系统2采用滤光片型,用干涉滤光片作为分光器件,将光源发射的连续光变成单色光,样品室3包括载物台和积分球,由积分球将样品的透射光和漫反射光射入到检测器4内,本实用新型采用PbS光敏元件作检测器4,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并使用放大器放大,仪器的控制和数据处理系统5直接由单片机构成,通过电路后接液晶显示屏,这样工作时就不用外接电脑,简单、便捷,达到便携式的目的,记录显示系统6为一显示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赫君,未经李赫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189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反应装置
- 下一篇:用于加工工件的机床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