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轻质烃类氧化脱硫醇尾气的膜回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17999.0 | 申请日: | 2008-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854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茹大林;赵焕卿;赵秋燕;张峰;杜国栋;刘永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茹大林;赵焕卿 |
主分类号: | B01D53/22 | 分类号: | B01D53/22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宝成 |
地址: | 257000山东省东营市东营***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轻质烃类 氧化 脱硫 尾气 回收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炼油厂催化工段的排放控制与回收,特别是涉及一种轻质烃类氧化脱硫醇尾气的膜回收装置。
二、背景技术:
在汽油无碱脱臭工艺过程中,空气经过压缩和催化汽油一起从脱硫塔上部进入底部流出,然后进入汽液分离罐。空气和汽油分离后从罐顶进入烟囱放空,汽油由泵打入后续系统。在由烟囱排放的废气中含有饱和的油气造成大量的汽油组分的浪费。现在对于排放的油气回收的技术有;冷冻法、溶剂吸附法、活性炭过滤法。但是其存在的问题是增加回收率会大大提高成本,其综合经济效益较差。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提高回收率且降低了成本的轻质烃类氧化脱硫醇尾气的膜回收装置。
其技术方案是:主要由分离器、膜单元、真空泵和压缩机组成,所述的分离器的顶部通过管线连通膜单元,轻质烃类氧化脱硫醇尾气经过膜单元、真空泵和压缩机进入分离器的内腔;而分离器的下端设有汽油排放管。
其中,所述的轻质烃类氧化脱硫醇为C3-C5液态烃氧化脱硫醇、汽油氧化脱硫醇或煤油氧化脱硫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油气的回收率达到95%以上,尾气排放总烃类浓度<25g/m2,不仅提高回收率,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四、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和2,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其技术方案是:主要由分离器4、膜单元1、真空泵2和压缩机3组成,所述的分离器的顶部通过管线连通膜单元,轻质烃类氧化脱硫醇尾气经过膜单元、真空泵和压缩机进入分离器的内腔;而分离器的下端设有汽油排放管。
其中,所述的轻质烃类氧化脱硫醇为C3-C5液态烃氧化脱硫醇、汽油氧化脱硫醇或煤油氧化脱硫醇。
参照附图2,以炼油厂汽油无碱脱臭工段尾气(空气和油气的混合物)为例,原料通过进料泵进入反应罐,同时助剂经过助剂罐、助剂计量泵进入反应罐,反应罐的下端连接沙滤塔,反应罐的底部连接排污罐,沙滤塔的上端的尾气进入本实用新型的膜单元,沙滤塔的下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分离器。
其中,沙滤塔的尾气以分离器出口的压力进入到膜单元,在膜单元内油气组分优先通过,然后在膜的渗透侧富集,为了提供分离过程的推动力在膜的渗透侧采用真空抽吸,真空泵出口的富集油气进入液环压缩机,经压缩后返回到现有的分离器中,通过罐中的汽油来吸收其中的油气组分。经过膜分离净化后的尾气再排放到现有的烟囱。
其中的膜单元可以是Gkss公司生产的高分子复合膜,利用高分子复合膜反向选择性中油汽的气体分子和空气其它气体分子在膜中的溶解性扩散性的差异,在负压下油汽的气体分子被优先吸附渗透。其尾气排放总烃类浓度<25g/m2。
另外,根据分离器的压力来确定膜单元后面的真空泵和压缩机的压力值的大小,以达到油气在膜单元的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茹大林;赵焕卿,未经茹大林;赵焕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179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