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制冷站旋流过滤器有效
| 申请号: | 200820017372.5 | 申请日: | 2008-0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425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26 |
| 发明(设计)人: | 巩超;王先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中烟工业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35/22 | 分类号: | B01D35/22 |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吉勇 |
| 地址: | 250100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冷 流过 滤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制冷站旋流过滤器。
背景技术
目前制冷站中的过滤装置采用一般的滤网截取方式进行过滤,主要弊端为:容易堵塞;无法对过滤物质进行分离;清理频率较高,否则由于水泵的吸力容易将滤网吸坏,而缓冲旋转过滤罐的部分除污动力恰恰是水泵的吸力;无法抑制藻类的生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易堵塞的制冷站旋流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制冷站旋流过滤器,包括壳体,壳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排气口和排污口,壳体侧面由上到下依次设有进水口、反冲洗口和出水口,壳体内沿反冲洗口上部到出水口下部设有纵向滤筒,滤筒通过固定板固定于壳体内,壳体内滤筒上部为空心体。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水从冷却塔进入过滤器的瞬间可以产生5米/秒的流速,可以产生足够的角加速度使得悬浮物、胶体或藻类等分离。过滤器的上方留出足够的空间满足上浮物质的析出,下部为过滤装置,采用上进水横排水的方式,使得分离后的沉淀物直接往下排,即使有少量密度与水相同的物质,也会被横向过滤网拦住,即减少了横向过滤网的压力,又提高了过滤效果,过滤后的较轻物质随时排放,沉淀物每个制冷期排放一次,大大减少了清理时间,提高了过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壳体,2.排气口,3.进水口,4.反冲洗口,5.出水口,6.滤筒,7.固定板,8.排污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中,壳体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排气口2和排污口8,壳体1侧面由上到下依次设有进水口3、反冲洗口4和出水口5,壳体1内沿反冲洗口4上部到出水口5下部设有纵向滤筒6,滤筒6通过固定板7固定于壳体1内,壳体1内滤筒6上部为空心体。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原理为流体力学中的质点运动学原理,就是当流体围绕一轴心旋转时由于向心力和重力的作用使得比水重的物质向下并向轴线中心聚集,比水轻的物质向上并向中心聚集。因此,通过这一原理,结合制冷站的实际用水量和水泵的吸上真空度,通过认真计算得出所需要的最佳旋转角速度,这样在运行过程中就可以将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和沉淀物进行分离过滤。
旋转分离方式国内外主要应用于气体除尘,因为他不需要大量的能量,而且旋转过程中,气体较轻,这使得向上的势能随着旋转速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液体旋转需要足够的势能和流速。实际应用中,水从冷却塔到过滤罐有接近12米的落差,加上水泵3米的吸上真空度可以产生15米的落差,根据伯努力方程计算,在进入缓冲罐的瞬间可以产生5米/秒的流速,可以产生足够的角加速度使得悬浮物、胶体或藻类等分离。
壳体1的上方留出足够的空间满足上浮物质的析出,下部为壳体1内的过滤装置,采用上进水横排水的方式,使得分离后的沉淀物直接往下排,即使有少量密度与水相同的物质,也会被横向过滤网拦住,即减少了横向过滤网的压力,又提高了过滤效果,过滤后的较轻物质随时排放,沉淀物每个制冷期排放一次,大大减少了清理时间,提高了过滤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中烟工业公司,未经山东中烟工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173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