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潜油直线电机密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16573.3 | 申请日: | 2008-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260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吕新青;吕云霏;高淑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照原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132 | 分类号: | H02K5/132;H02K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800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线 电机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密封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油田井下采油用潜油直线电机定子与动子两端的密封。
【背景技术】
目前油田广泛采用游梁式抽油机开采,这类设备十分笨重、体积庞大,安装调试困难,耗能高且无效功耗大、冲程短,不适应采油工业的发展。近年来,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市场相继开发直线电机抽油泵,将电能直接转换成机械能驱动抽油泵采油。由于该装置将直线电机和抽油泵均安装在井下,潜在油液中,故而电机的密封问题至关重要。目前的直线电机密封结构是在直流电机的定子两端或稍延长部位安装密封轴瓦,动子在定子中往复运动时,在密封轴瓦中滑动,利用密封轴瓦刮去附着在动子上的油污,保持定子内腔的清洁。实际应用表明,由于工作中定子和动子均具有磁性,使油液中的一些细小颗粒物被磁化后吸附在动子表面,并随动子进入定子内腔,这些吸附物逐渐聚集,工作数月后,往往造成电机堵死、卡死,不能正常工作,严重时甚至损坏电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机密封装置,尤其适用于油田井下采油用潜油直线电机定子与动子两端的密封。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潜油直线电机密封装置,主要由定子与定子接管、动子与动子接管、密封轴瓦组成,其中定子上接管、定子、定子下接管顺序相连,动子上接管、动子、动子下接管顺序相连,定子接管和动子接管均由不导磁的金属材料制成,密封轴瓦安装在定子接管和动子接管上,与直线电机的定子、动子不接触,在抽油作业中始终处于无磁状态。
上述的定子可以通过定子接箍与定子接管相连;
上述的动子可以通过动子连接器与动子接管相连;
上述的密封轴瓦的安装位置应保证动子上下行程终止点与密封轴瓦的距离均不小于0.5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密封轴瓦安装在动子和定子两端的不导磁连接管上,且不与直线电机的定子、动子接触,在抽油作业中始终处于无磁状态,避免密封装置吸附和聚集磁化颗粒物,保证长期有效的密封,使直线电机内始终保持清洁,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潜油直线电机密封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直线电机的定子7上端通过定子上接箍5与定子上接管4相连,定子7下端通过定子下接箍8与定子下接管11相连。直线电机动子6上端通过动子上连接器3与动子上接管2相连,动子6下端通过动子下连接器9与动子下接管10相连。其中定子上接管4、定子下接管11、动子上接管2、动子下接管10均由不导磁的不锈钢管制成。在定子上接管4和动子上接管2的上部装有上密封轴瓦1,在定子下接管11和动子下接管10的下部装有下密封轴瓦12,上密封轴瓦1和下密封轴瓦12的安装位置根据定子7和动子6的长度差及冲程长度计算而定,其位置应保证动子6上下行程终止点与上密封轴瓦1和下密封轴瓦12的距离均不小于0.5米,上密封轴瓦1和下密封轴瓦12均由耐油、耐热且耐磨材料制成。当动子6在定子7中往复运动时,动子上接管2在上密封轴瓦1中滑动,动子下接管10在下密封轴瓦12中滑动。动子上接管2、动子下接管10、上密封轴瓦1与下密封轴瓦12一直处于无磁状态,不会吸附油液中的颗粒物,以达到长期保持有效密封,使直线电机内始终保持清洁,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照原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日照原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165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