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架勾爪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0820007662.1 | 申请日: | 2008-03-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834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25 |
| 发明(设计)人: | 陈育玄 | 申请(专利权)人: | 胜捷复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K19/28 | 分类号: | B62K19/28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凌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架,特别指一种组接于前后叉与车横管末端之勾爪。
背景技术
常见的自行车车架,为了增加行车速度,需要减轻车架重量,因此利用碳纤材质质轻且外型有质感的优点,以碳纤材质制造,但是在车架的后叉杆与车横管末端的勾爪部位,是与车轮的轮毂组接,用来支撑车架上的所有载重,以及承担轮圈在地面转动的反作用力,所以勾爪部位本身必须具备相当大的强度,才能够提供承载及支撑的功用,然而以碳纤材质制成的勾爪质地较硬较脆,很容易就产生脆裂,一旦勾爪有断裂现象产生,就危及与其组接的车轮是否可以很安稳地转动并带动自行车前进,所以常导致自行车的使用寿命缩短,影响产业的升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架勾爪结构,其强度大,承重力强,可延长自行车的使用寿命。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车架勾爪结构,特指接设在车后叉和车横管的末端与车轮轮毂组接处的勾爪部位,该勾爪部位以复合材料构成,其外周部包覆一碳纤维表层,在勾爪部位与车轮轮毂组接的接触面处还设有一补强片。
上述复合材料选用铝合金。
上述勾爪部位的本体呈”?”状弯勾形,且补强片设在勾爪部位的开口端,为呈”c”状的铁片。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使用强度较佳的复合材料制作勾爪部位,代替现有技术中质地硬脆的碳纤材质,对整个车身的质量影响不大,还具有更大的强度,提高勾爪部位对整体及载重的承重力,增加对车轮转动所受地面反作用力所需结构的支撑,延长自行车的使用寿命;另外,在勾爪部位的外周部包覆碳纤维表层,与同样使用碳纤维材质制成的车后叉及车横管相互配合,整体一致,外形美观,具有较佳的质感,提升自行车车架整体的高品质感;再者,在勾爪部位与车轮轮毂组接的接触面处还增设有补强片,减少车轮轮毂被车轮带动转动时与勾爪部位11的接触面摩擦所产生的损耗,使勾爪部位具有耐磨性,增加勾爪部位的支撑强度,促进产业升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后叉与车横管末端勾爪部位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 车后叉 2 车横管 11 勾爪部位
12 开口端 13 碳纤维表层 14 补强片
10 车架勾爪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车架勾爪结构10的外观示意图,特别指接设在车后叉1与车横管2两构件的末端而与车轮轮毂(图中未示)组接的勾爪部位11,其以复合材料制成,本体呈“?”状的弯勾形,利用开口端12勾持车轮轮毂的轮轴两端(图中未示),这里车后叉1、车横管2及车轮轮毂的构造均是公知技术,也不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部位,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勾爪部位11中呈“?”状弯勾形的本体以复合材料的铝合金制成,并借助模具一体制造。在勾爪部位11的外周部还包覆有一碳纤维表层13,参照图1与图2所示,以使其与使用碳纤维材质制成的车后叉1及车横管2相互配合,整体而言,具有外形一致的美观性,同时给人以较佳的质感印象,提升自行车车架整体的高品质感。此外,虽然复合材料比现今常用的碳纤材质重,但本实用新型仅在勾爪部位11使用复合材料,因此对整体车架的总重量影响不大,反而因为铝合金本身具有较佳的强度,可以提高勾爪部位11对车架整体及载重的承重力,增加对车轮转动所受地面反作用力所需结构的支撑,避免现有技术中使用碳纤材质制成的勾爪因为本身强度较弱,而容易产生脆裂,致使自行车的使用寿命缩短的缺陷。
再配合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勾爪部位11的开口端12与车轮轮毂组接时的接触面处,还加设有一铁制补强片14,其外形大概呈“c”状,可以减少车轮轮毂被车轮带动转动时与勾爪部位11的接触面摩擦所产生的损耗,使勾爪部位11具有耐磨性,增加勾爪部位的支撑强度,除了可以提升车架整体的结构强度,还可以延长自行车的使用寿命,促进产业升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胜捷复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胜捷复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76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干扰电路及带抗干扰电路的加热装置
- 下一篇:玉米收获机果穗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