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按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01986.4 | 申请日: | 2008-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704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颜志仲 | 申请(专利权)人: | 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3/14 | 分类号: | H01H13/14;H01H13/70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按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键(keyswitch)。
背景技术
就目前个人电脑的使用习惯而言,键盘为不可或缺的输入设备之一,用以输入文字、符号或数字。不仅如此,举凡日常生活所接触的消费性电子产品或是工业界使用的大型加工设备,皆需设有按键结构作为输入装置,以操作上述的电子产品与加工设备。
请参阅图1A,图1A是绘示背景技术的按键1的分解图。如图1A所示,按键1主要包括有键帽10、剪刀式连杆机构12、弹性元件14、电路装置16、基板18以及底板20。
键帽10的底面存在相互间隔的两第二承座100以及两第三承座104,如图1B所示。由于视角的关系,图1B仅绘示一个第二承座100以及一个第三承座104。底座20为构成键盘外侧底部结构,一般以塑胶构成。基板18为硬质材料或是金属所制成的水平基础板件,并通过螺丝或其他定位方式固定在底板20上,且在基板18的上表面形成有两互相间隔的第一承座180、182以及第一导座184。
电路装置16为一薄膜电路结构,且存在切换单元160、穿孔162、164与166以及电路168。穿孔162、164与166的位置分别相对于基板18的两第一承座180、182以及第一导座184,通过穿孔162、164与166分别容纳于第一承座180、182以及第一导座184,使得电路装置16可以平贴在基板18上。
弹性元件14经由冲制成型而成的金属弹片,具有突出部140、第一端部142、第二端部144以及回弹部146。
剪刀式连杆机构12由近似口字型的第一连杆构件120以及第二连杆构件122所组成,且沿着枢接轴心a-a以交叉方式相互枢接。第一连杆构件120的结构可分为四个部分:杆件1200、1202、1204、1206所一体成型的连续环状杆件。杆件1204、1206的两端上分别形成相互对称的两轴部1204′、1206′,以及杆件1202的两端部上形成相互对称的两轴部1202a、1202b。第二连杆构件122的结构可分为五个部分:杆件1220、1222、1224、1226、1228所一体成型的构件。杆件1224、1226的中央分别形成相互对称的两轴部1224′、1226′,以及在杆件1228上凸出形成导引部1228′。第一连杆机构120的轴部1202a、1202b分别枢接于键帽10的第二承座100,轴部1204′、1206′分别枢接于基板18的第一承座180、182。第二连杆构件的杆件1222枢接于键帽的第三承座104,杆件1220以可移动方式设置于基板18的第一导座184。
请参阅图1B与图1C,图1B是绘示按键1被按压前的剖视图,图1C是绘示按键1被按压后的剖视图。在两第一承座180、182与第一导座184的支承作用下,剪刀式连杆机构12便可以基板18之上进行第一位置I(被按压前)与第二位置II(被按压后)之间的移动,其中,第一位置I与第二位置II是以轴心a-a相对于基板18的高度为基准。
如图1B所示,当弹性元件14组合于剪刀式连杆机构12时,弹性元件14通过第一端部142与第二端部144分别跨置于第一连杆构件120的杆件1200与第二连杆构件122的杆件1220之上,通过弹性元件14的回弹部146抵押接触于导引部1228′上,使得剪刀式连杆构件12的轴心a-a所在平面位置保持在第一位置I,并且突出部140以一既定距离w相距于切换单元160。
如图1C所示,当键帽10受外力按压而朝向电路装置16移动时,键帽10推动剪刀式连杆机构12而使轴心a-a所在平面位置自第一位置I移动至第二位置II,此时弹性元件14的回弹部146经由剪刀式连杆机构12的杆件1228向下压迫而产生变形,并且推动突出部140而触及切换单元160,如此使得电路装置16与所设计的切换单元160之间的电连接关系得以导通。
此外,在完成突出部140触及切换单元160的程序后,在键帽10外部所施加的作用力便可以移除,此时受压的回弹部146便通过变形时所储存的力量推动第一连杆构件120与第二连杆构件122,如此使得剪刀式连杆机构12的轴心a-a所在平面位置再度自第二位置II回复至第一位置I。
在背景技术中,按键结构大多利用弹性元件以达到使用者可以反复按压的动作,而突出部形成于弹性元件,且跟电路装置的切换单元配合。当突出部接触切换单元时,达到电性导通,进而完成信号输入。然而,在此按键结构下,由于弹性元件与突出部的设计,使得按键结构趋于复杂,不仅增加制造成本,也提高产品成型的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19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降冰片烯与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带式排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