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灯蒂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01847.1 | 申请日: | 2008-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300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曾维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维仁 |
主分类号: | F21V21/00 | 分类号: | F21V21/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万学堂;宋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可于其灯蒂中设置发光二极管以作为发光源的装饰灯具的灯蒂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往利用小型钨丝灯泡作为其发光源的装饰灯具,现在已逐渐被具有省电、稳定性高且不会产生高热等优点的发光二极管所取代,使发光二极管成为大多数灯具的主要发光源,然而,随着制造技术的进步,发光二极管的尺寸更是越做越小,使得在与以往相比之下,目前使用尺寸较小的发光二极管便可以达到与以往尺寸较大的发光二极管相同的亮度,而且还可以节省制造成本及能源消耗量。
参见图7所示,为在一现有技术的装饰灯具80中设置有一尺寸较大的发光二极管81A,同时参见图8所示,为在一现有技术的装饰灯具80中设置有一尺寸较小的发光二极管81B,其中,该装饰灯具80在一中空灯座82顶面套设有一灯蒂83,该灯蒂83顶面内凹形成有一凹槽831以供置放前述的发光二极管81A,81B,但以往原本设计提供装设该尺寸较大的发光二极管81A的灯蒂83,其顶面的凹槽831虽然也可用来设置目前尺寸较小的发光二极管81B,但却可能因该灯蒂83的凹槽831的深度比该发光二极管81B的高度还长,使得发光二极管81B的照射范围受到凹槽831的壁面的限制,造成亮度无法充分发挥,而且厂商碍于人们使用习惯以及安规检验等的考虑,希望在不改变原本灯蒂83的外型及尺寸设计的前提下,也能使设于其中的尺寸较小的发光二极管81B发挥其亮度,故现有技术的灯蒂结构确有其待改进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前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针对灯蒂结构进行改良,希望藉此设计解决目前现有的灯蒂的凹槽在装设尺寸较小的发光二极管时,该发光二极管的照射范围会受到凹槽的壁面的限制,造成亮度无法充分发挥的缺点。
为了达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灯蒂结构包括有一套接部、一支撑部以及一凸座,其中:
套接部的顶面内凹形成有一凹槽;
支撑部轴向突伸设于套接部底面,其两相对侧分别设有一定位块,该两定位块与支撑部的相接处轴向贯穿设有与套接部的凹槽相通的两通孔;
凸座设于套接部的凹槽中央,且位于灯蒂的两通孔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此灯蒂结构在不改变原本灯蒂的外型及尺寸设计的前提下,于其凹槽中加设一凸座,使得尺寸较小的发光二极管可设置于该凸座上,并进一步突伸出灯蒂的顶面,避免照射范围受到凹槽的限制,是以一设有本实用新型的灯蒂的装饰灯具即使使用尺寸较小的发光二极管,也能使该发光二极管充分发挥亮度,达到节省制造成本及能源消耗量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设置于一装饰灯具内部的立体外观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设置于一装饰灯具内部的侧视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设置于一装饰灯具内部的侧视剖面图。
图7为于一现有技术的灯蒂中设置一尺寸较大的发光二极管的侧视剖面图。
图8为于一现有技术的灯蒂中设置一尺寸较小的发光二极管的侧视剖面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灯蒂 (10)套接部
(11)凹槽 (12)扣环
(13)定位面 (14)第二扣件
(20)支撑部 (21)第一定位块
(22)第二定位块 (23)通孔
(30A)(30B)凸座 (40)定位座
(50)灯座 (51)定位面
(52)第一扣件 (60)发光二极管
(61)接脚 (70)灯壳
(71)套管 (72)环槽
(80)装饰灯具 (81A)发光二极管
(81B)发光二极管 (82)灯座
(83)灯蒂 (83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维仁,未经曾维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18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笔
- 下一篇:纳米材料原位应力测试透射电镜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