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管针防止空气逸散的封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01447.0 | 申请日: | 2008-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96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陈政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广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M25/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昌荣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管 防止 空气 封闭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学上用目视或照相检查人体的腔或管,尤其涉及一种导管针防止空气逸散的封闭结构。
背景技术
现在医生在对病人的腹腔进行手术前,要得知病人目前腹腔内的状况,只能由外部以X光照射而取得模糊不清的影像,不然就只能对病人的腹部直接动刀剖开,才能清楚了解病人的症状与现况。
但仅以X光判断,会有影像不清楚与不明确而造成误诊的可能,若开刀将病人的腹部剖开,则有因开刀伤口产生的医疗风险,所以要如何简单且明白地观察病人腹腔的状况,成为一个开发的方向。
于是市面上便开发出一种如图1和图2所示的导管针,其包含一导管A、一止逆套B、一固定环C、一端盖D及一穿刺刀E,导管A具一通孔A1及一气孔A2,通孔A1与气孔A2连通,止逆套B为挠性材质所制,止逆套B、固定环C及端盖D又依序设置在导管A的一端A3上,穿刺刀E依序贯穿端盖D、固定环C及止逆套B后穿设在导管A的通孔A1内。
导管针使用时如图3所示,将导管A的另一端A4压制在人体的腹部F上,再如图4所示,将穿刺刀E穿设在导管A内,穿刺刀E穿过导管A的通孔A1后,如图5所示,将人体的腹部F切开一孔F1,接着如图6所示,以胶带G贴合在导管A的端A4与人体的腹部F上,令导管A能够固定在腹部F,且由导管A中抽出穿刺刀E,并从导管A的气孔A2外接气源,将空气通过孔F1而灌入人体的腹部F中,使腹部F膨胀,而止逆套B又能够封闭导管A的端A3,使空气不会由导管A的端A3向外泄漏,当如图7所示,将工具H通过导管A的通孔A1穿入腹部F时,因腹腔内充满空气而使腹部F膨胀,便能够清楚地看见腹部F内的状况;
可知导管针只要在病人的腹部开一小孔,便能清楚详细地观察到病人腹腔内的状况与病症,在判断病情与开刀上更加容易,不过,当工具H通过导管A的通孔A1时,会将止逆套B如图8所示般撑开,令工具H与止逆套B间产生空隙A5,空气便会由空隙A5向外泄漏,因此外接气源就必须不断补充空气进入腹部F中,若是在工具H穿入通孔A1时也能保持封闭状态,在作业上将更加方便与容易。
目前开发出如中国台湾专利申请案号091220307专利名称为「外科手术用穿刺刀结构改良」的技术,其在设置有止逆套的同时,另增设一防漏环,在工具穿过防漏环时,防漏环会被工具撑开且与工具紧密的贴合,如此便能以防漏环密封,防止空气向外泄漏。
不过此种技术严格来说,仅以防漏环提供密封的效果,而当工具左右移动而拉扯防漏环时,防漏环可能与工具脱离紧密贴合的状态,让空气向外泄漏,所以虽增加防漏环,但百密仍有一疏,因此要如何提供更佳的密封性,便是当前首要的研发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导管针防止空气逸散的封闭结构,能够以拼合式挡圈提供更好的封闭效果,且由弹性环让封闭结构能够配合工具位移后能够自动复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管针防止空气逸散的封闭结构,封闭结构设置于导管针上,导管针包含一导管及一端盖,导管具相连通的一通孔及一气孔,端盖设置在导管上,封闭结构则位于端盖内,封闭结构包含一拼合式挡圈,拼合式挡圈由多个具挠性的薄片接续组成,且拼合式挡圈与导管通孔的一端相对并位于通孔的路径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当以工具穿过拼合式挡圈进行作业时,这些薄片会被撑开且贴合在工具上,当工具在使用过程中位移时,会更加地撑开其位移方向上的薄片,而另一方向上的薄片则会复原且贴合在工具上,如此便能保持拼合式挡圈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紧密地贴合在工具上,让封闭效果更佳;且封闭结构还可另包含一弹性环,让封闭结构压缩弹性环以配合工具位移,不仅进一步提升封闭效果,且弹性环还能以其复原力让封闭结构自动复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常见导管针的分解图;
图2为常见导管针的示意图;
图3为常见导管针与人体配合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常见导管针以穿刺刀切开一孔的示意图;
图6为常见导管针由导管气孔向腹部充气的示意图;
图7为工具穿过常见导管针导管进入腹腔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导管针的分解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组合在导管针内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广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常广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014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