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仿真眼睛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305516.1 | 申请日: | 2008-1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28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 发明(设计)人: | 赖金石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3H3/40 | 分类号: | A63H3/40;A63H3/3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仿真 眼睛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玩具器官,特别涉及一种仿真眼睛。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智能玩具不断涌现市场。智能玩具机器人除了能提供一般的娱乐性,还能模拟人的各种行为动作,有些智能玩具机器人还能直接与人类对话。
为了让玩具机器人与人类的距离越来越近,业界都希望玩具机器人的各个器官与人类器官越像越好,甚至能具备对应器官的功能。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的沟通是一个非常重要情感表达方式,而目前的玩具眼睛大都只是具有眼睛的外观,却没有眼睛相关的动作,使得仿真眼睛不够逼真。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更逼真的仿真眼睛。
一种仿真眼睛,其包括眼球,所述眼球上设有透明区域,所述仿真眼睛还包括位于眼球内且对应透明区域的支撑件、蒙在所述支撑件上面向透明区域一侧的弹性膜、移动件和驱动移动件向靠近或远离支撑件的方向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弹性膜由弹性材料制成,其边缘固定在所述移动件上且面向眼球上透明区域的位置设有色块。
上述仿真眼睛通过弹性膜上的色块作为瞳孔,通过弹性膜的拉伸和回缩特性使得色块变大变小,从而模仿出瞳孔的缩放,使得仿真眼睛更加逼真。
附图说明
图1为一较佳实施方式的仿真眼睛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仿真眼睛的分解图。
图3为沿图1中III-III方向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仿真眼睛10包括中空的球形外壳200和收容在外壳200内的球面形眼球100。外壳200开设有开口202,眼球100上设有圆形透明区域102且透明区域102透过开口202露出。
请参阅图2和图3,外壳200内设有一个收容部206和三根指向开口202的固定柱204。仿真眼睛10还包括收容在收容部206内的马达800、与马达800连接且由马达800驱动旋转的螺杆700,与螺杆700螺合的圆盘状移动件600、固定在三根固定柱204上的圆形支撑件500、蒙在(套在)支撑件500上且边缘通过箍圈400围束在移动件600上的弹性膜300。弹性膜300为套状且由弹性材料制成,其可被拉伸又能在拉伸作用撤销后自动恢复,如弹性橡胶。弹性膜300上面向眼球100上透明区域102的区域设有黑色圆形色块302,用于作为仿真眼睛10的瞳孔。支撑件500面向眼球100上透明区域102的一侧为弧面且开设有三个穿孔502,支撑件500通过三个穿过穿孔502的螺丝550固定在三根固定柱204的自由端。移动件600的中间开设有与螺杆700螺合的螺孔606,如此,螺杆700的旋转会带动移动件600移动。移动件600上还开设有多个围绕螺孔606的通孔604,三根固定柱204穿过其中的三个通孔604,用于阻止移动件600与螺杆700同步旋转同时引导移动件600的移动。圆盘状移动件600的侧边开设有凹槽602,箍圈400夹着弹性膜300套紧在凹槽602内,以将弹性膜300固定在移动件600上。
马达800驱动螺杆700转动后,带动移动件600移动,移动件600移动过程中,拉扯或者释放所述弹性膜300,使得弹性膜300拉伸或者回缩。弹性膜300拉伸后,其上的色块302也会因为拉伸而变大,此期间从眼球100上透明区域102向内看,得到瞳孔放大的效果。拉伸后回缩的过程,色块302也会缩小,从眼球100上透明区域102向内可以看到瞳孔缩小的效果。如此,仿真眼睛10便有了瞳孔放大缩小的功能,使得仿真眼睛10更加逼真。
上述马达800也可以采用如汽缸等驱动器来驱动移动件600的移动。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3055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