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铰链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10303735.6 | 申请日: | 2008-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98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鑫;付朝忠;李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1/10 | 分类号: | F16C11/10;H05K5/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铰链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铰链结构,尤其是关于一种应用于折叠式电 子装置的铰链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讯与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移动电话、PDA等便携 式电子装置竞相涌现,令消费者可随时随地充分享受高科技带来的 种种便利。现今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如移动电话的结构通常有直板式、 翻盖式及滑盖式,其中翻盖式移动电话因为可以更好地保护屏幕和 键盘,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现有翻盖式移动电话一般通过铰 链结构将盖体可转动连接至本体上。
一种铰链结构,包括凸轮件、随动件、储能弹簧和卡环,该凸 轮件中部延伸有一个枢轴,且该枢轴的末端开设有一个卡槽,该随 动件中部开设有一个通孔。该枢轴穿过随动件上的通孔和储能弹簧, 卡环卡入枢轴末端的卡槽内。
然而,采用该种铰链结构的翻盖式移动电话,在打开过程中, 需用手施力将盖体相对本体打开一定角度后,才能通过凸轮件及随 动件的相互作用而自动开启,操作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使用较为方便的铰链结构。
一种铰链结构,包括枢轴、控制件及套设于枢轴第一弹性件、 随动件、凸轮件、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二弹性件;该第一弹性 件的两端与该第一套筒和该随动件相抵持,用于产生使随动件及凸 轮件紧密配合的弹力,该第一套筒与随动件为非可转动连接;该第 二套筒与凸轮件为非可转动连接;该第二弹性件形成两个插接端, 该两个插接端分别插设于该第一套筒及第二套筒,用于产生使第一 套筒相对第二套筒旋转的弹力;该随动件上形成有凹谷,该凸轮件 上形成有与凹谷配合的凸峰,该控制件与随动件或凸轮件相抵接, 用于使随动件和凸轮件相互分离,以使第一套筒在第二弹性件的弹 力作用下相对第二套筒旋转,从而带动随动件的凹谷从凸轮件的凸 峰中脱出。
该铰链结构应用于折叠式电子装置时,只需按压控制件使随动 件和凸轮件分离,此时,第二套筒将在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相 对第一套筒旋转,从而使与第二套筒相连的盖体相对与第一套筒相 连的本体旋转,从而实现折叠式电子装置的盖体自动开启,使用较 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铰链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铰链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1所示铰链结构组装后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铰链结构沿着IV-IV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铰链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去除第一套筒后立体示意 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铰链结构做进一步详细说 明。
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铰链结构100,其包 括一个卡环10、一个第一套筒20、一个第一弹性件30、一个随动 件40、一个控制件50、一个第二弹性件60、一个凸轮件70、一个 枢轴80及一个第二套筒90。
第一套筒20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中空六棱柱体,其包括一个半 封闭端21及一个开口端22,该半封闭端21的端面中心上开设有一 个轴孔211,该开口端22的侧壁上开设有一个第一卡槽221。该第 一套筒20用于与折叠式电子装置(图未示)的本体固定连接。
第一弹性件30在本实施例中为螺旋压缩弹簧,其收容在外壳 20中。
随动件40包括一个定位部41,该定位部41为六边形中空柱体, 其外轮廓与第一套筒20的内壁紧密配合。该定位部41一端形成有 两个相对的凹谷411,另一端延伸形成有一个圆柱形凸台42。该凸 台42轴向开设有一个通孔421。
控制件50为中空圆柱体状,其一端部形成有两个相对的条形切 槽51。
第二弹性件60在本实施例中为扭簧,其包括一个簧圈部61及 由该簧圈部61延伸出的两个插接端62。
凸轮件70包括定位部71及由该定位部71延伸形成的凸轮部 72。该定位部71为六边形棱柱体,其外轮廓与第二套筒90的内壁 紧密配合。其中心开设有一个圆形定位孔711。该定位孔711远离 凸轮部72的侧壁上还开设有两个相对的定位槽712。该凸轮部72 包括一个中空圆柱状本体721及由该本体721一端延伸形成的两个 相对的凸峰722,该凸峰722用于与随动件40的凹谷411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3037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