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过道母线的短路或断开方法及连接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10302092.3 | 申请日: | 2008-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318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周铁托;杨朝红;傅长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25C3/16 | 分类号: | C25C3/16;C25C3/2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 楠 |
地址: | 550004***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过道 母线 短路 断开 方法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道母线的短路或断开方法及连接结构,属于铝电解车间母线连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电解车间设计中,考虑到系列电解槽分批投产启动或生产过程中需大批停槽等因素,电解车间系列母线上设计了多个中间临时母线,而且这些中间临时母线往往设计在两栋电解厂房的中间过道下方的位置,因此,称为电解系列中间过道临时短路母线。
目前,根据电解槽进电点数,电解系列中间过道临时母线设计为4~6根。在中间过道临时母线短路通电状态时,短路软母线块通过连接螺栓别与断开的过道母线两端压接,使得断开的过道母线与短路软母线块连接形成导电回路。在中间过道临时母线断路状态时,首先电解系列停电,将连通的过道临时母线的短路软母线块拆卸下来,使得过道临时母线两端断开。
由于单片短路软母线块重量200~300kg,且电解系列中间过道临时母线设计在两栋电解厂房的中间过道下方的位置等原因,短路软母线块的安装与拆卸不能使用吊装机械,而靠人工进行短路软母线块的安装与拆卸,其安装与拆卸较为困难,且安装与拆卸过程持续时间较长,一般需要1-2小时。另外,路软母线块的安装与拆卸均需在停电的条件下进行,因此,需要整个电解系列停电1~2小时,将给电解系列生产带来极不利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操作且快捷、省时、省力的过道母线短路或断开方法及连接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在短路或断开操作时,停电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安全性差等的缺点。可大大提高电解系列生产的效率。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的过道母线的短路或断开方法是:使用两根或两根以上带绝缘套管的螺栓将短路母线块和过道母线穿在一起,螺栓两端套上螺母,并将螺母拧紧,使短路母线块和过道母线紧紧的压接在一起,使原来断开的短路母线块和过道母线连接形成导电回路;当需要断开短路母线块和过道母线的连接时,先停掉电解系列的电源,然后将螺栓两端的螺母松开,在螺栓两端上套上绝缘垫圈,然后将螺母带在螺栓上,但暂时不要拧紧,使短路母线块和过道母线之间留有间隙,将一个异型绝缘板插入短路母线块和过道母线之间的间隙中,用异型绝缘板将短路母线块和过道母线隔开,然后再将螺母拧紧,压紧异型绝缘板,防止异型绝缘板滑出。
本发明的一种过道母线的短路或断开连接结构为,该结构包括设有连接孔的过道母线和短路母线;连接过道母线和短路母线用的螺栓带有绝缘套,短路母线的两端压接有母线块,母线块上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连接孔;当过道母线与短路母线在断开状态时,在螺栓的两端靠近过道母线或短路母线的一侧分别垫有绝缘垫圈,在过道母线与短路母线之间插有异型绝缘板。
上述的过道母线的短路或断开连接结构中,所述的异型绝缘板上开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螺栓槽,螺栓槽宽度大于螺栓的直径,螺栓槽的位置和间距与螺栓的相对位置一致;在异型绝缘板的一端设有拉手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过道母线短路或断开方法及连接结构,由于在短路或断开短路母线的切换操作过程中,不用将笨重的短路母线块完全拆开,只需要将螺母松开,在短路母线块和过道母线之间的压接处抽出或插入异型绝缘板即可实现短路和断开状态的切换,所以使用方便、便于操作且快捷、省时、省力。在进行短路或断开短路母线的切换操作时,现有技术需要1~2个小时,本发明只需要8~10分钟,大大缩短了切换时间。另外,减少了短路与断开操作的劳动强度。在现有技术中,短路与断开操作需将200~300kg短路软母线块人工安装与拆卸,其劳动强度大,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在本发明结构中,短路或断开操作仅需人工安装与拆卸大约5kg的异型绝缘板,较好地解决了“劳动强度大、安全性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在断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在短路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中异型绝缘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过道母线,2-短路母线,3-螺栓,4-绝缘套,5-母线块,6-绝缘垫圈,7-异型绝缘板,8-螺栓槽,9-拉手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未经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3020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在炉管中沉积多晶硅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NbTi复合微合金化易切削齿轮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