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保温透光罩的保温层为玻璃真空管的保温供热建材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0810301816.2 | 申请日: | 2008-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196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发明(设计)人: | 徐宝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环能海臣科技有限公司;徐宝安 |
主分类号: | E04F13/18 | 分类号: | E04F13/18;E04B2/88;E04C1/39;E04C1/42;F24J2/04;F24J2/46;F24J2/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1北京市石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温 透光 玻璃 真空管 供热 建材 组件 | ||
1.保温透光罩的保温层为玻璃真空管的保温供热建材组件,包括保温透光罩、隔离支 撑元件、集热元件、集热元件背板,其特征是:保温透光罩的保温层为密排胶合的玻璃真 空管排板,保温透光罩由玻璃真空管、保温定位护套、连接密封胶、玻璃真空管安装框套 组成,玻璃真空管由玻璃管一端玻璃封结,另一端通过玻璃排气嘴抽真空后玻璃封结制成 的,玻璃真空管由两端保温定位护套密排定位后,通过连接密封胶,将玻璃真空管之间的 缝隙连接密封胶合,安装镶嵌在玻璃真空管安装框套内,制成夹装有玻璃真空管排板的保 温透光罩,保温透光罩夹装的玻璃真空管横排、或竖排;集热元件复合到集热元件背板上, 其中,集热元件为吸热膜复合到集热元件背板上制成的集热元件、或为复合有吸热膜的三 角状型材、或V形角状型材低热阻安装到集热元件背板上,制成集热元件,集热元件背板 表面上复合有集热元件,集热元件之间光线互不遮挡,集热元件倾斜排列,保温透光罩、 隔离支撑元件与集热元件背板层叠密封连接,形成保温透光罩与集热元件背板之间为中空 夹层的保温透光罩的保温层为玻璃真空管的保温供热建材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透光罩的保温层为玻璃真空管的保温供热建材组件, 其特征是:保温定位护套设于玻璃真空管安装框套上的安装孔,或保温定位护套为一侧形 状与玻璃真空管封头形状吻合,另一侧形状与玻璃真空管安装框套形状吻合,保温定位护 套为发泡塑胶材料制造;玻璃真空管安装框套为有四边的闭合框套,玻璃真空管安装框套 的周边为玻璃型材、或是塑钢型材、或是玻璃钢型材、或是金属型材制造,型材之间相互 闭合连接,玻璃真空管安装框套上设有连接固定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透光罩的保温层为玻璃真空管的保温供热建材组件, 其特征是:玻璃真空管安装框套为有四边的闭合框套,闭合框套与罩在玻璃真空管一侧上 设有四边的玻璃板组成五面体,罩玻璃与玻璃真空管之间分离、或胶合;或玻璃真空管安 装框套为有四边的闭合框套,闭合框套与罩在玻璃真空管两侧上设有四边的玻璃板组成封 闭六面体,罩玻璃与玻璃真空管之间分离或胶合;罩在玻璃真空管上的玻璃板为单层玻璃 板、或双层胶合玻璃板,罩在玻璃真空管上的玻璃板与玻璃板之间的胶合夹层中设有加强 网,或不设有加强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透光罩的保温层为玻璃真空管的保温供热建材组件, 其特征是:集热元件用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制造,其材料为金属、石墨或玻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透光罩的保温层为玻璃真空管的保温供热建材组件, 其特征是:制造集热元件背板的板材用导热性能良好、强度高的板材制造,其板材为玻璃 板、金属板或陶瓷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透光罩的保温层为玻璃真空管的保温供热建材组件, 其特征是:制造隔离支撑元件的材料为玻璃型材、金属型材、塑料型材或玻璃钢型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温透光罩的保温层为玻璃真空管的保温供热建材组件, 其特征是:所述的塑料型材为有机玻璃型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透光罩的保温层为玻璃真空管的保温供热建材组件, 其特征是:保温透光罩的保温层为玻璃真空管的保温供热建材组件安装有防护边框,防护 边框为玻璃型材、金属型材、塑料型材或玻璃钢型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透光罩的保温层为玻璃真空管的保温供热建材组件, 其特征是:保温透光罩的保温层为玻璃真空管的保温供热建材组件上,设有中空夹层单向 进气、排气装置,或不设有中空夹层单向进气、排气装置,单向进气、排气装置上设有进 排气管、空气干燥装置和逆止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环能海臣科技有限公司;徐宝安,未经北京环能海臣科技有限公司;徐宝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30181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