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车辆的水冷电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42720.3 | 申请日: | 200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936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发明(设计)人: | 董经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雅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9/19 | 分类号: | H02K9/19;H02K5/2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104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车辆 水冷 电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车辆的水冷电动机,具体地说是电动自行车、豪华电动车、电动摩托车和轻型电动汽车(简称“电动车辆”)上应用的一种循环水冷电动机。
背景技术
在已有技术中,随市场人性化和实用化消费理念的回归,未来的电动车型发展分类为自行车和电动汽摩两类。电动车辆用的电动机主要包括电动机定子及电动机转子,所述电动机定子包括电动机轴、铁芯、绕组线圈,铁芯安装在电动机轴上,绕组线圈设置在铁芯上。所述电动机转子包括电动机轮毂、转子壳体、磁钢片,磁钢片设置在绕组线圈上装在转子壳体内。该种结构的电动机功率大,效率高;电压高,电流大;在大电流运行状态下发热量大,散热困难;电子元件使用寿命短,不能满足载人电动车辆高速度、大扭矩的发展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电动车辆的水冷电动机,运行速度快、效率高、扭矩大、寿命长,抗压耐电流能力强。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电动车辆的水冷电动机,包括电动机定子及电动机转子,所述电动机定子包括电动机轴、铁芯、绕组线圈,铁芯安装在电动机轴上,绕组线圈设置在铁芯上;所述电动机转子包括电动机轮毂、转子壳体、磁钢片,磁钢片设置在绕组线圈上装在转子壳体内,特征是:电动机转子通过出线侧轴承、水槽侧密封轴承回转连接固定在电动机轴上,水槽侧边盖与转子壳体之间设置有冷却水槽,冷却水槽与水槽侧边盖之间形成密封腔,在密封腔内存放冷却循环水体;在电动机轴上安装旋转风扇,且旋转风扇安装在电动机轴上的密封腔之内;所述电动机轴上设有电动机出水口;所述电动机轴上设有电动机进水口。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合理;运行速度快、效率高、扭矩大、寿命长,抗压耐电流能力强;能实现能量交换和工作环境温度可控,达到大功率电动机产品稳定运行,可延长使用寿命和效率提升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发明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包括电动机轴1、电动机出水口2、旋转风扇3、铁芯4、磁钢片5、电动机进水口6、水槽侧边盖7、冷却循环水体8、电动机轮毂9、冷却水槽10、绕组线圈11、出线侧轴承12、水槽侧密封轴承13、电动机定子14、电动机转子15及转子壳体16等。
本发明电动机定子14包括电动机轴1、铁芯4、绕组线圈11,铁芯4安装在电动机轴1上,绕组线圈11设置在铁芯4上。所述电动机转子15包括电动机轮毂9、转子壳体16、磁钢片5,磁钢片5设置在绕组线圈11上装在转子壳体16内,电动机转子15通过出线侧轴承12、水槽侧密封轴承13回转连接固定在电动机轴1上。水槽侧边盖7与转子壳体16之间设置有冷却水槽10,冷却水槽10与水槽侧边盖7之间形成密封腔,密封腔内存放冷却循环水体8。在电动机轴1上安装旋转风扇3,且旋转风扇3安装在电动机轴1上的密封腔之内,电动机轴1设有冷却水槽10形成整体后安装电动机轮毂9。所述电动机轴1上设有电动机出水口2及电动机进水口6。
本发明绕组线圈11通电运行后,由于磁钢片5磁场的作用,电动机转子15产生反向切割力,同时电能、机械能转换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一般小功率电动机通过电动机转子15(含水槽侧边盖7等)壳体达到散热平衡,温度保持在50~60℃之间。大功率电动机必须通过其他散热方式,以达到和满足实用效果。
其次,冷却循环水体8经电动机进水口6进入冷却水槽10,流经冷却水槽10的表面时,低温水体经旋转风扇3旋转,进行充分均匀热量交换后而成为携带大量热量的较高水体,再从电动机出水口2排出,温度升高后水体带走大量热,稳定电动机定子14工作环境温度在30℃左右,实现能量交换和工作环境温度可控,达到大功率电动机产品稳定运行、延长使用寿命和效率提升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雅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雅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427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