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电连接器模块组件的屏蔽元件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242191.7 | 申请日: | 2008-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862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 发明(设计)人: | 爱德华·J·布赖特;斯蒂芬·D·邓伍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科电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648 | 分类号: | H01R13/648;H01R13/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葛 飞 |
| 地址: | 美国宾夕***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连接器 模块 组件 屏蔽 元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模块组件,其用于降低通过模块组件外壳的接 缝所泄漏的电磁干扰。
背景技术
可插模块组件允许电子设备或外部装置的用户与其他设备或装置传输 数据或进行通信。这些模块组件通常根据已制定的尺寸和兼容性标准(例如, 小型可插拔(SFP),XFP,或四通道小型可插拔(QSFP))构建。XFP和 QSFP标准要求模块组件能够以高速率传输数据,例如每秒10吉比特。随着 信号传输速率增加,模块组件中的电路在波长越短时产生更大量的电磁能 量,这样就增加了电磁能量穿过模块组件所形成的任何接缝或缝隙的可能 性。这样,临近的模块组件可能受到更多的电磁干扰(EMI),这种电磁干 扰能中断,阻塞,或以其他方式降低或限制模块组件和附近电路的有效性能。 而且,穿过接缝或缝隙的能量辐射可能引起影响无线通信频率干扰(RFI), 其会影响附近电路和/或接收器。
各种装置已被提议用于电气设备和连接器的电磁能量屏蔽。在一个传统 装置中,如美国专利Nos.5233507和6676137中所描述的,EMI垫圈夹被用 于密封具有相互靠近排列的表面的两个壁之间所形成的径向间隙。该垫圈夹 包括两翼部从其上突起的U形弯曲。该两翼部形成紧固的夹子,其被配置成 围绕第一壁的厚度弯曲并且夹紧第一壁的两个径向表面。一个翼部包括大量 的相对于该翼部向外弯曲的弹性部件,从而,相对于第一壁的一个径向表面 向外弯曲。当所述位于第一壁靠近于第二壁设置时,弹性部件逆着第二壁的 表面偏转从而至少部分地密封缝隙。对于两个相互平放着邻近的壁来说可能 传统的EMI具有可操作性,但是当第一和第二壁的边缘相互邻接(即,边 对边)时,该传统的EMI垫圈夹可能不工作。而且,传统的垫圈夹,诸如 以上所描述的垫圈夹,一般很小并且在装配电气装置或模块组件时很难操作 和控制。
在一个所提议的系统中,通过沿着壳体的边缘将两个壳体装配在一起而 形成模块外壳,并因此形成可能包括径向缝隙的接口。在模块外壳被构建后, 为了在接口中形成EMI屏蔽,自动化系统在外壳空腔中装配导电性弹性体。 然而,使用这样的系统将很昂贵和/或费时。
需要降低来自电连接器模块组件中的EMI泄漏,而不增加组装费用或 组装所要求的时间。
发明内容
电连接器模块组件包括沿顺着壳体的长度延伸的交接面装配在一起的 第一和第二壳体。该第一和第二壳体在其间形成沿壳体的长度延伸的空腔, 该空腔被配置成在其中保持电气元件。该第一壳体具有内表面,和包含主体 的屏蔽元件,该屏蔽元件沿所述内表面设置。该屏蔽元件包括连接至主体的 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设置在交接面中并且被压在第一和第二壳体之间。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所形成的电连接器模块组件的透视图;
附图2是可被用以形成附图1中所示模块组件的两个壳体的展开视图;
附图3是来自附图2的一个壳体的放大的透视图;
附图4是在两个壳体被装配在一起之前附图2中所示壳体的横截面;
附图5是在两个壳体被装配在一起之后附图2中所示壳体的横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科电子公司,未经泰科电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421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故障隔离和漏电流检测的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阳端子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