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CM/Ethernet复合PON网络及其承载VoD业务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37835.3 | 申请日: | 2008-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694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季伟;崔卫;李晓峰;刘永辉;刘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18 | 分类号: | H04L12/18;H04J14/02;H04N7/173;H04N7/24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姜 明 |
地址: | 250013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cm ethernet 复合 pon 网络 及其 承载 vod 业务 方法 | ||
1、一种SCM/Ethernet复合PON网络及其承载VoD业务的方法,其系统结构包括光链路单元(OLT)、光分配单元(ODN)、光网络单元(ONU)和机顶盒(STB)。该系统的特征包括:
A、打包成Et1hernet帧的IPTV点播业务由EPON系统承载,基于DVB标准的点播业务由SCM-PON的下行波长承载,从而简化了系统在传送协议上的处理复杂度,提高了可利用带宽。
B、IPTV信号经OLT单元以λ1波长传送,而基于TS流的DVB信号承载于λ3波长,两个波长经WDM复用后在同一根光纤中传送。再经ODN单元的光路分配后,下行至用户接入端的ONU单元。
C、根据点播业务强度,系统还可以利用WDM技术为两个PON系统增加可用波长数,以提高系统最大支持的点播并发数。
2、对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CM/Ethernet复合PON网络及其承载VoD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DVB标准的点播业务通过副载波调制的方法承载到λ3波长的光信号上,即先将TS流调制到不同频段的射频信号上,射频信号作为副载波进行光信号的调制。对于上行点播信号,两个PON系统都采用λ2波长利用时分复用进行上行传输。
3、对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CM/Ethernet复合PON网络及其承载VoD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复合PON系统,可以利用节目的轮播机制,实现对NVOD业务的支持。步骤包括:
基于DVB的轮播机制:
A、DVB点播服务器对点播率最高的一些节目利用轮播机制开展NVOD业务;
B、OLT中,利用SCM-PON承载基于DVB的NVOD业务,即为这些轮播节目分配相应的副载波的频点和TS流时隙,进行电光转换和光信号的下行发送;
C、ONU接收SCM-PON的下行信号,完成光电转换,将承载TS流的射频信号发送至用户机顶盒;
D、机顶盒响应用户的点播命令,接收相应频点和相应时隙的轮播节目。
4、对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CM/Ethernet复合PON网络及其承载VoD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复合PON系统,可以利用节目的轮播机制,实现对NVOD业务的支持。步骤包括:
基于IPTV的轮播机制:
A、IPTV点播服务器对点播率最高的一些节目利用轮播机制,开展NVOD业务;
B、OLT中,利用EPON组播机制承载NVOD业务,即将这些轮播节目打包成特定的组播帧,进行电光转换和光信号的下行发送;
C、ONU接收EPON的组播帧,根据用户机顶盒对轮播节目的点播情况,将组播帧承载的节目通过以太交换协议发送给相应的机顶盒;
D、用户通过机顶盒完成IPTV节目的接收和解码。
5、对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CM/Ethernet复合PON网络及其承载VoD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VOD业务的处理流程包括:
A、用户的点播命令通过机顶盒进行响应,再由ONU单元封装成Ethernet帧;
B、由ONU单元完成电/光转换,以λ2波长按OLT单元分配的时隙,进行上行光信号的发送;
C、由OLT单元将点播命令发送至相应的点播服务器;
D、IPTV和DVB点播服务器响应用户命令,进行点播节目的发送;
E、对于IPTV方式,OLT根据所进行点播的ONU单元的LLID地址,由λ1波长进行点播内容的发送。对于DVB方式,OLT利用SCM-PON副载波上一个具体频点,由λ3波长进行承载发送。
F、由ONU/ONT单元和机顶盒系统根据LLID地址信息或特定的射频频率和时隙完成IPTV和DVB点播节目的最终接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PON系统对VoD业务的处理流程中,步骤F还包括:用户在特定的DVB频道进行点播,则OLT的下行节目内容以特定的射频频率和时隙进行发送。而如果用户通过IPTV节目源进行点播,则ONU单元根据下行IP数据包中的LLID地址,即可完成点播内容的接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783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