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铝合金自润滑表面的工艺处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35982.7 | 申请日: | 2008-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6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栋;张文静;乐永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1/18 | 分类号: | C25D11/1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陈忠辉;姚姣阳 |
地址: | 21502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合金 润滑 表面 工艺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合金自润滑表面的工艺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为解决铝合金材料表面质软、耐磨性差、摩擦系数高等弱点,需进行铝及铝合金的摩擦学表面改性处理。首先,在铝合金表面进行硬质阳极氧化,随后在氧化铝膜表面及微孔内沉积各种润滑性物质,硬质氧化膜使铝材表面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沉积的润滑性物质使铝材表面具有良好的自润滑性。
氧化铝膜表面具有纳米多孔结构,对固体润滑颗粒具有吸附性,使得润滑颗粒能够沉积于氧化膜表面及纳米孔内部。然而由于阳极氧化膜的多孔结构为纳米级,润滑颗粒沉积于孔内的数量较少。将氧化铝膜浸入纳米润滑颗粒水分散液中,通过对液体进行加热提高润滑颗粒的活性,以增加其进入孔内的几率。这是最初由美国发明的塔夫拉姆处理技术,但是在高温下,纳米颗粒很容易发生团聚长大,当粒径大于氧化铝多孔膜的孔径时即无法进入孔内,继续长大甚至会形成沉淀黏附于铝合金表面,造成润滑涂层的不均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铝合金自润滑表面的工艺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铝合金自润滑表面的工艺处理装置,特点是:包括贮液罐和充填罐,所述贮液罐的罐体设有两根管道,其中一根管道通过阀门与大气相通,另一根管道通过阀门与充填罐相连接,在贮液罐上方设有漏斗,漏斗通过阀门与贮液罐相通;所述充填罐的罐体也设有两根管道,其中一根管道用于与贮液罐对接,另一根管道通过阀门与真空泵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的铝合金自润滑表面的工艺处理装置,在贮液罐上方设有低真空表,低真空表的管路伸入贮液罐中。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铝合金自润滑表面的工艺处理装置,在充填罐上方设有高真空表,高真空表的管路伸入充填罐中。
本发明技术方案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主要体现在:
本发明设计独特、结构新颖,利用该处理装置可以在铝合金氧化膜纳米孔内外形成负压,将润滑物质水分散液里的纳米润滑颗粒压入氧化膜多孔中,形成自润滑表面。不仅,有效提高氧化膜纳米孔内润滑颗粒的填充率,保证铝合金表面沉积的润滑物与氧化铝膜具有更强的结合力,同时使铝合金表面具备优异的自润滑性能,寿命更长。此装置功能卓越,使用简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显著,值得在业内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发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见下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59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后悬臂俯仰式立体车库
- 下一篇:一种地面充气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