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温共烧铌酸锌基微波介质陶瓷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33497.6 | 申请日: | 2008-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1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发明(设计)人: | 甘国友;严继康;郑振中;郭宏政;王立惠;曹盈盈;孙加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453 | 分类号: | C04B35/453;C04B35/14;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徐玲菊 |
地址: | 650093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温 共烧铌酸锌基 微波 介质 陶瓷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温共烧铌酸锌基微波介质陶瓷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微波介质材料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微波介质陶瓷是指应用于微波频段(主要是300MHz~300GHz频段)电路中作为介质材料并完成一种或多种功能的陶瓷,是现代通信领域中广泛使用的谐振器、滤波器、介质基片、介质导波回路等微波元器件的关键材料。
近年来随着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移动通信设备和便携式终端正趋向小型、轻量、高频、低功耗、多功能、高性能化,这就要求以微波介质陶瓷为基础的微波电路元器件小型化、轻量化、集成化及高可靠性。
为满足移动通信终端便携化、微型化的需要,最初的努力在于减小谐振电路的尺寸,因此寻找高εr高Q和低的τf微波介质材料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为实现移动通信终端更进一步小型化的目的,采用微波频率下的多层整合电路技术(MLIC)逐渐得到发展,人们关注的方向也慢慢转向微波元器件在MLIC中的安装,基于低温共烧陶瓷(low temperatureco-fired ceramics,简称LTCC)的多层片式元件(包括片式微波介质谐振器、滤波器、微波介质天线及具有优良的高频使用性能的片式陶瓷电容器等)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微波元器件的片式化,需要微波介质材料能够与高电导率的金属电极如Pt、Pd、Au、Cu、Ag等共烧。从经济性和环境角度考虑,使用熔点较低的Ag(961℃)或Cu(1064℃)等贱金属作为电极材料最为理想。因此,能够同Ag或Cu低烧共烧的微波介质陶瓷将是目前及今后的研究热点,对于实现片式微波元器件的工业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具有铌铁矿结构的铌酸盐陶瓷中,ZnNb2O6陶瓷具有良好的微波性能和较低的烧结温度(≤1200℃)而受到广泛的研究。Dong-Wang Kim等掺杂5wt%CuO将ZnNb2O6的烧结温度降低到980℃,但是大量CuO的掺入生成了第二相(ZnCu2)Nb2O8,导致了Q×f的降低。Sung-Hun Wee等在ZnNb2O6中添加BiVO4可将烧结温度降低至925℃,获得了εr=26,Q×f=5500Hz,τf=-57×10-6/℃的陶瓷材料。张迎春等人用CaF2掺杂ZnNb2O6,取得了较好的微波性能,但烧结温度过高。虽然国内外学者对ZnNb2O6陶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烧结温度仍然偏高,且没有深入研究与银共烧,不能应用于多层微波器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温共烧铌酸锌基微波介质陶瓷,使之在具备良好的微波性能的同时,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与银共烧,成为制备滤波器、谐振器等新型片式多层微波器件的原材料。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温共烧铌酸锌基微波介质陶瓷的制备方法,以实现ZnNb2O6基微波介质陶瓷能够在900℃温度下与银共烧,并获得较好的微波性能,以降低能耗,节约成本。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低温共烧铌酸锌基微波介质陶瓷,包括由ZnO和Nb2O5组成的铌酸锌基料,其特征在于在质量份为100的铌酸锌基料中,加入下列质量份的添加剂:
CuO 0.5~1.5
Li2CO3 0.5~2
ZnO-B2O3-SiO2 2~5。
所述ZnO-B2O3-SiO2三者间的质量百分比为:
ZnO 10~20%
B2O3 60~70%
SiO2 余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34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