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电盒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33022.7 | 申请日: | 2008-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9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起;邓旷怡;高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20 | 分类号: | H02B1/20;H02B1/2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配电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配电盒内部的电源分配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上使用到的配电盒内的电源分配系统通常有三种,一种为直接插线式,铜条式和PCB式三种,但是在应用上均存在不同的优缺点。
1.直接插线式
直接插线式的电源分配系统结构主要由配电盒壳体以及压线的金属端子组成,各个回路由线束的金属端子插接在配电盒上形成。优点是成本较低,维修简便。缺点是主体部分结构变化多,卡接处的挂钩较多,开模复杂,另外由于是简单的插接在一起,结构已固定,所以后续功能追加困难,空间利用率低,电器的逻辑功能实现较烦琐,并且前期线束部分和后期配电盒安装时操作不便。适用范围:大小功率电路均适用。
2.铜条式
铜条式的电源分配系统结构主要由配电盒壳体以及铜条组成,各个回路通过铜条直接连接。优点是通过合理的铜条设置,走向,可以实现许多大功率电路的通过,由于铜条本身的特性,所以由其构成的电路工作稳定,信号传输良好。缺点是后期的铜条走向修改困难,所以配电盒改型困难,功能追加也较困难,另外其制造成本也高。
3.PCB板式
PCB板式的电源分配系统的结构主要由配电盒壳体和PCB板组成,各电路通过接插件的形式与配电盒形成连接。优点是配电盒电气性能好,可以满足小功率的电路使用,后期改型时只要改变覆铜的走向即可,安装简便,缺点是由于覆铜承受不了太大的电流,所以大的功率电路不能通过使用PCB板的方式实现电源的分配。
现在大小功率同时使用时一般采用两种:
一、只使用铜条式
存在的问题:成本高,配电盒改型困难,功能追加也较困难
二、采用组合式:直接插线式/PCB板式与铜条式结合
存在的问题:由于使用了两个保险盒,所以成本开模成本高,此外占用空间大,需要多个固定点,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固定点不容易选取,线束走向不顺畅,同时安装不便,维护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配电盒的电源分配结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配电盒电源分配结构,在电源盒中,根据电源分配中电源功率的大小,将电源盒中的电源部分分为大功率(一级)电源电路部分和小功率(二级)电源电路部分,其特征在于:
所述大功率(一级)电源电路部分(见图1)利用直接插线式和铜条式接线方式。电源盒中的主电源线(从蓄电池的正极端引出的电源线)首先过总保险再通过内嵌的铜条把电源进行分配,然后通过和铜条相连的继电器或保险进行分配后,电源输出,从而形成一个直接插线式和铜条组合式的大功率电源输出部分;
所述小功率(二级)电源电路部分(见图3)采用PCB板式接线方式,从直接插线式和铜条式分配后过来的电源(一级)通过PCB板式接线方式给相应部分提供电源输出;
所述大功率(一级)电源电路部分与所述小功率(二级)电源电路部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这两部分通过各部分壳体的固定结构进行固定,从而组成一个整体的保险分配部分(见图4)。
本发明公开的配电盒综合利用上述三种电源分配形式的优点,从而实现满足大小电流通过,集成度高,改型,功能追加容易,占用空间小,成本低,线束走向合理,固定点少,容易选取等优点的新型配电盒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直接插线式和铜条组合式接线示意图;
图2为直接插线式和铜条组合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PCB板式接线示意图;
图4为大功率电路部分和小功率电路两部分的组合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整体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直接插线式和铜条组合式接线示意图,主电源(从蓄电池的正极引出的电源)通过总保险3进来后和内嵌的铜条4连接,内嵌的铜条4对电源进行分配,通过和它相连的第一保险2,电源进行输出。图中1为外壳。
图2为直接插线式和铜条组合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从蓄电池的正极引出的电源和总保险3的引脚连接,然后通过总保险3的另一引脚和内嵌的铜条4连接,通过内嵌的铜条4对电源进行分配,通过和它相连的保险2的引脚,然后电源从第一保险2的另一引脚和外部的插线式接插件的金属端子引脚进行电源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30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交直流整流装置
- 下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