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胶带设计中的张紧力计算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228463.8 | 申请日: | 2008-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24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刚;吕成林;姜峰;李涛;郭天辉;印丽娜;黄婕殊;傅志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集团矿业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23/44 | 分类号: | B65G23/44;B65G15/00 |
| 代理公司: | 鞍山贝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23 | 代理人: | 孔金满 |
| 地址: | 1140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胶带 设计 中的 张紧力 计算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胶带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胶带设计中的张紧力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使用胶带机运输物料。使用胶带张紧方式时,由于工业场地的限制,有时我们会选择尾部张紧。在胶带设计中,需要计算胶带的张紧力。但由设计手册所提供的计算公式得出的尾部张紧力,经常会出现负值。设计手册中通过控制托辊挠度的方法来取得适合的张紧力。如图1所示,H胶带机头尾轮中心线水平距离、F1为胶带上带面摩擦力、F2为胶带下带面摩擦力、H胶带机头尾轮中心线水平距离、L为胶带机提升高、F为圆周力、S1为头轮紧边张力、S2为头轮松边张力、S3为尾轮紧边张力、S4为尾轮紧边张力、α为头轮紧边与松边夹角,通过对上运胶带机尾部张力的受力分析:S3=S2+F2-qH,qH为上(或下胶带重量的垂直分量)、或S4=S3=S1-F1-F3-qH,我们发现在qH≥S2+F2时,S3≤0(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胶带提升高较高且胶带自重较重时,例如:钢绳芯胶带),说明此时胶带设计中的张紧力可以小于零。换句话说,胶带机尾部此时无需张紧而靠下分支胶带自重即可张紧胶带系统。显然此时以上公式已不适用于胶带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上述存在的缺陷,目的是提供更精确的胶带设计中的张紧力计算方法。由胶带尾部张紧力分析开始,得到更精确的胶带尾部张紧力计算公式,并与胶带实际运行相结合,根据公式P=FV,得到胶带实际圆周力,并在此基础上,得出胶带任一处实际张紧力。
本发明胶带设计中的张紧力计算方法内容简述:
本发明的胶带设计中的张紧力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胶带尾轮紧边张力S3=S2+F2,式中:S2为头轮松边张力,F2为任意段上胶带与托辊间摩擦力。
或者,胶带尾轮紧边张力S4=S1-F1±F3,当胶带机下运时,式中的“±”取为“+”,当胶带机上运时,式中的“±”取为“-”,式中:S1为头轮紧边张力,F1为胶带上带面摩擦力,F1为任意段上胶带与托辊间摩擦力,F2/V为胶带下带面摩擦力。
更具体的计算方法是通过对胶带所消耗的实际功率入手,即(单位时间所消耗的电量)P=FV,从中得到F:胶带圆周力F=P/V,式中:P为胶带所消耗的实际功率,即单位时间所消耗的电量,V为胶带运行速度。
通常,功率损耗P略大于真实值,已知该功率损耗P值,结合胶带的运量,可知胶带任意点张紧力。据此设计的胶带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所以又轻、又快,不仅可以减少设备磨损,提高设备使用寿命,还可以节省部分功率(由于胶带与滚筒间正压力减少,滚动摩擦阻力相应减小)。该设计方法看起来简单、粗糙,实际却精确无比。
本发明胶带设计中的张紧力新计算方法不仅适用于普通胶带设计,而且适用于转弯胶带、链板运输及类似的运输方式中的胶带设计。将理论计算与实践很好的结合并应用,其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将是巨大的。
附图说明
图1是典型上运胶带机受力示意图
图2是胶带机任意段受力情况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胶带设计中的张紧力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胶带尾轮紧边张力S3=S2+F2,式中:S2为头轮松边张力,F2为任意段上胶带与托辊间摩擦力。
图1中的标号H为胶带机头尾轮中心线水平距离、F1为胶带上带面摩擦力、H胶带机头尾轮中心线水平距离、L为胶带机提升高、F为圆周力、S1为头轮紧边张力、S4为尾轮紧边张力、α为头轮紧边与松边夹角。
或者,如图2所示,胶带尾轮紧边张力S4=S1-F1±F3,当胶带机下运时,式中的“±”取为“+”,当胶带机上运时,式中的“±”取为“-”,式中:S1为头轮紧边张力,F1为胶带上带面摩擦力,F1为任意段上胶带与托辊间摩擦力,F2为胶带下带面摩擦力。
更具体的计算方法是通过对胶带所消耗的实际功率入手,即(单位时间所消耗的电量)P=FV,从中得到F。胶带圆周力F=P/V,式中:P为胶带所消耗的实际功率,即单位时间所消耗的电量,V为胶带运行速度。
图2中的标号:F1、F2为任意段上胶带与托辊间摩擦力、MZ1、MZ2为托辊对任意段上胶带所提供的支撑力、W为任意段上胶带所受重力。
通常,功率损耗P略大于真实值,已知该功率损耗P值,结合胶带的运量,可知胶带任意点张紧力,为胶带设计提供依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集团矿业公司,未经鞍钢集团矿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284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