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贴片式测温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26181.4 | 申请日: | 2008-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82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林永祯;林素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永祯;林素卿 |
主分类号: | G01K1/02 | 分类号: | G01K1/02;G01K11/12;G01K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32 | 代理人: | 王顺荣;唐爱华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市南屯***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贴片式 测温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贴片式测温器,可借一贴附部的贴片黏附于受测部位,并由一感测部感测温度,再由一显示部通过显示数字、颜色、声音或气味等方式将所感测的温度显示出来。属于测温器。
【背景技术】
相较于传统水银测温计的诸多缺点,电子测温器因具有高安全性、量测时间短及数据读取方便的优点已广泛被使用。目前习知的电子测温器有很多种外观态样,例如:图1所示即为一种常见的电子测温器6,其前端有一感测部61,供伸入受测者的身体(舌、腋下或肛门),以感测温度,再由停留于身体外的本体上的显示部62显示出温度。图2所示则为一种惯称为耳温枪的电子测量器7,其必须由成圆锥状的感测部71伸入受测者的耳朵内去感测温度,并由一显示部72显示出温度。除这二种电子测温器外,其余还有多种不同使用形态,例如:某些易发生传染疾病的团体或场所(幼儿园、学校或百货公司等),会利用一种额温枪对进入者的额头作近距离红外线扫描感应量测额温,据以筛检出超过37.5℃的可能发烧者,以作进一步确定或排除,此种额温枪也为一种电子测温器。
目前习知的电子测温器(例如上述三种)有一共同的缺失,即无法随附于受测者(人体)或受测物品表面上以随时显示出温度情况,而都是仅能测得单次温度而已,且每次使用时皆必须重复相同动作(重复归零、重复伸抵于受测部位、重复以手持拿住)。故需要随时显示受测温度时,只有医疗机构所设置复杂的监测系统才能达到,其余上述习知的各种电子测温器皆不适用,故亟待发明出一种全新构造组成之测温器,以适合此种情况下使用。必须进一步说明的是,所指随附于受测者表面,以方便随时显示受测温度的使用态样,最需要的是有幼小孩童的父母亲;因为幼小孩童偶有生病,而必须长时间(数日)休息,以求早日痊愈的时候,这时日夜看护孩童的父母亲,会有每隔一段时间即为孩童测体温的必要,以了解是否降温(即病情好转),这对于看护多时(多日)已觉颇为疲惫的父母亲,实为苦事。因此,提供一种能随附于受测者身体上的测温器,除可直接显示温度外并可借由发音器以声音将温度情况显示出,以利看护者可随时得知受测温度以作应变;而在相同理念下,此种测温器也可应用于任何需要随时观测温度的物品或场所等受测部位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贴片式测温器,其可以贴附于人体或器物表面等受测部位,以适时将所感测的温度通过显示数字、颜色、声音或气味等方式显示出。
本发明一种贴片式测温器,包括:一感测部,供感测受测部位的温度;一显示部,可将该感测部所感测到的温度显示出,该显示部与该感测部为结合成一块状体;及一贴附部,与该块状体组合,使感测部位于下方,而显示部则位于上方,该贴附部主要具有一贴片,其与块状体组合时,使该感测部向下外露,该贴片底面设有贴附用的黏着体,供黏附于受测部位两侧,并使该感测部贴着于受测部位。
其中,该感测部底面周缘内缩形成一结合周壁,该贴附部的贴片则开设有一缺口,顶侧周缘设有组装用的黏着体,供该感测部的结合周壁与该缺口顶侧周缘组装用的黏着体紧密贴着黏合,且该感测部即自该缺口向下外露。
其中,该贴片底部贴附一护片,以避免贴片底部贴附用的黏着体与空气接触,使用时则需撕离该贴片。
其中,该护片可为一片式,贴附于该贴片与该感测部底面。
其中,该护片可为二片式,分别贴于该贴片底面两侧,并于该感测部底面作交错式迭贴着。
其中,该护片可为多片式,贴附于该贴片与感测部底部。
其中,该显示部设有显示屏以将感测部所感测的温度数字及/或温度状态显示出。
其中,该显示部设有发音器以将感测部所感测的温度以声音显示出。
其中,该显示部设有气味散发器以将感测部所感测的温度以气味显示出。
本发明一种贴片式测温器,其优点及功效在于:该测温器可以贴附于人体或器物表面等受测部位,以适时将所感测的温度通过显示数字、颜色、声音或气味等方式显示出。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第一种习知电子测温器的正面图
图2所示为第二种习知电子测温器的立体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俯视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仰视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6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包装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0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中具体标号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永祯;林素卿,未经林永祯;林素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261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