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创分析用集合式冶金标准样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25865.2 | 申请日: | 2008-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841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舟;陈玉红;罗倩华;贾云海;高宏斌;李小佳;胡晓燕;王明海;刘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钢铁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20 | 分类号: | G01N33/20;G01N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安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小娟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析 集合 冶金 标准 样品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化学成分定量分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微创分析用 集合式冶金标准样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无机元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极其重要,是材料设计、生产和应用过 程的必测指标。近年来一些可实现微量采样-固体直接分析的技术如激光 剥蚀(或烧蚀/熔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激光剥蚀(或 烧蚀/熔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LA-ICP-AES/OES)、激光诱导击 穿光谱法(LIBS)等均得到了迅速发展,上述方法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 进行固体样品的直接分析并可进行逐层和微区分析,同时了解样品中主 量、次量和痕量等多元素的信息,空间分辨率高、分析速度快,对样品 的性质和形状要求都不高,且无器皿(反应器)和外加试剂或材料,从 而大大降低了空白,可方便地用于冶金材料化学成分的过程检测、质量 控制,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但是,目前阻碍上述分析方法广泛应用的最大问题之一在于因参考 物质制备困难而带来的校准问题。当样品基体不同或待测元素种类较多 时,通常需要大量不同的块状参考物质;而块状参考物质较难制备且价 格昂贵,难以获得。市场上销售的块状参考物质的品种及定值元素均有 限,远远满足不了繁多的分析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创分析用集合式冶金标准样品及其制备 方法和应用,该集合式冶金标准样品及其制备方法适用于所有冶金材料 化学成分的微创直接定量分析及其制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了一种微创分析用集合式冶金标准样品, 它包括一个固体基体,该基体中镶嵌有一组或多组参考物质系列,每个 系列包括多个经准确定值的微小样品。
微小样品中的冶金材料是柱状、片状、颗粒状或屑状。
每一组参考物质系列中的多个包含多种成分的样品,形成不同含量 的多点梯度分布。
微小样品间及样品内均保证其均匀性符合参考物质的相关要求。
微小样品的表面暴露在基体外面。
基体为树脂、牙托粉或其它镶嵌材料。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提供了一种微创分析用集合式冶金标准样品 的制备方法,包含样品的选择、成分定值、参考物质的制备等步骤,其 中:
(1)样品的选择:按分析对象的要求,选择至少一组参考物质系列, 每一组参考物质系列由多个包含多种成分的微小样品组成;
(2)成分定值:由多个实验室共同确定每个微小样品的化学成分;
(3)参考物质的制备:将一组或多组经准确定值的微小样品集合于 同一固定圈中,按位置不同进行区分、编号,用基体材料进行镶嵌;
(4)基体固化后,磨至露出样品表面。
微小样品中的冶金材料是柱状、片状、颗粒状或屑状。
每一组参考物质系列中的多个包含多种成分的样品,形成不同含量 的多点梯度分布。
微小样品间及样品内均保证其均匀性符合参考物质的相关要求。
基体为树脂、牙托粉或其它镶嵌材料。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是提供了一种微创分析用集合式冶金标准样品 的应用,适用于所有冶金材料化学成分的微创直接定量分析。
本发明提出的微创分析用集合式冶金标准样品及其制备方法,按需 求将一组多点成套(或几组多点成套)经准确定值的微小样品(柱状、 片状、颗粒状或屑状冶金材料)按编号置于同一固定圈内的不同位置后, 用树脂(或其他材料)固定。待固化后,磨至露出所有的样品表面,即 可在单个固定块中,组成一组或多组微创分析用集合式冶金参考物质(标 准物质/标准样品)。
上述微创分析用集合式冶金标准样品,适用于所有冶金材料化学成 分的微创直接定量分析。
对本发明的详述如下:
(1)样品的选择:按分析对象的要求,每一组参考物质系列,由多 个包含多种成分样品组成,形成不同含量的多点梯度分布。样品的粒度 以确保微创分析斑点不溢出且其分析结果具有代表性为准。
(2)成分定值:每个样品的化学成分,应准确定值,微小样品间及 单个样品内均应保证其均匀性符合参考物质的相关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钢铁研究总院,未经钢铁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258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