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立式送线焊接机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19579.5 | 申请日: | 200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214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发明(设计)人: | 陈进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中一合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11/11 | 分类号: | B23K11/11;B23K11/30;B23K11/36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玉平 |
地址: | 523775广东省东莞市大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焊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焊接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式送线焊接机。
背景技术
焊接技术是近代被广泛采用的一种金属加工方法,点焊是极具经济价值的焊接方法。一般常见的点焊机,当进行送线工作时,需要先对银线进行切断处理,形成单个银触点,再焊接到料带上,因此工序繁多、操作复杂、定位不准确、工作效率低,且每次送线长度不一致,不符合自动化焊接作业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立式送线焊接机,其可实现自动化送线,送线长度准确,工序少、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工作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立式送线焊接机,其包括电极支架座、固定在电极支架座上的电极上支架、电极下支架,电极外套固定在电极上支架、电极下支架中,电极内套通过第一弹簧活动套置在电极外套中,其上端伸出电极外套,下端连接一夹头,第一动力设置在电极外套上端,第二动力、第三动力与电极外套连接,第三动力前端连接一压料杆,第一动力、第二动力、第三动力从上而下依次设置。
其中,所述的第一动力通过电极外套固定架与电极外套连接,电极外套固定架呈旋转90°的L字形,第一动力固定在电极外套固定架的垂直臂上,电极外套固定在电极外套固定架的水平臂上。
其中,所述的第二动力通过电极移动施力铜套与电极外套连接。
其中,所述的第三动力通过电极压力调整螺母与电极外套连接。
其中,所述的电极外套与电极上支架之间设置一电极上铜套,电极外套与电极下支架之间设置一电极下铜套。
其中,所述的压料杆活动设置在电极下支架上,压料杆与电极下支架之间设置一压料杆铜套。
其中,所述的电极外套下端与电极紧固螺母螺纹连接。
其中,所述的第二动力前端是电极拨叉。
其中,所述的第三动力前端是压料机构拨叉。
其中,所述的夹头是三爪夹头,三爪夹头与电极内套螺纹连接。
本发明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包括电极支架座、固定在电极支架座上的电极上支架、电极下支架,电极外套固定在电极上支架、电极下支架中,电极内套通过第一弹簧活动套置在电极外套中,其上端伸出电极外套,下端连接一夹头,第一动力设置在电极外套上端,第二动力、第三动力与电极外套连接,第三动力前端连接一压料杆,第一动力、第二动力、第三动力从上而下依次设置。操作时,整套银线放置在电极内套中,银线下端伸入夹头内,第三动力使压料杆向下移动,压紧料带;第二动力带动电极外套向下移动,与料带接触;第一动力带动电极内套向下移动,第一弹簧收缩,夹头放松,放出银线;然后第二动力上移,第一动力上移,第一弹簧放松,夹头夹紧银线,完成送线操作。该操作可实现自动化送线,送线长度准确,工序少、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见附图1,本发明包括电极支架座15、固定在电极支架座15上的电极上支架4、电极下支架10,电极外套7固定在电极上支架4、电极下支架10中,电极内套1通过第一弹簧18活动套置在电极外套7中,其上端伸出电极外套7,下端连接一夹头21,第一动力11设置在电极外套7上端,第二动力12、第三动力13与电极外套7连接,第三动力13前端连接一压料杆17,第一动力11、第二动力12、第三动力13从上而下依次设置。
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动力11通过电极外套固定架2与电极外套7连接,电极外套固定架2呈旋转90°的L字形,第一动力11固定在电极外套固定架2的垂直臂上,电极外套7固定在电极外套固定架2的水平臂上。
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二动力12通过电极移动施力铜套6与电极外套7连接,电极移动施力铜套6两端设有第二弹簧19,第二动力12前端是电极拨叉5,一转轴固定在电极拨叉5内,电极拨叉5通过转轴与电极移动施力铜套6连接。所述的第三动力13通过电极压力调整螺母8与电极外套7连接。第三动力13前端是压料机构拨叉14,。电极移动施力铜套6与电极压力调整螺母8相互配合,当第二动力12下移,带动电极移动施力铜套6下压,第二弹簧19收缩,伸入电极压力调整螺母8内,电极压力调整螺母8锁住电极移动施力铜套6上的第二弹簧19,起到压力调整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中一合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中一合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95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