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硅胶花洒出水孔模具排气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219470.1 | 申请日: | 2008-1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748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建新 |
| 主分类号: | B29C33/00 | 分类号: | B29C33/00;B29C33/10;B29C45/26;B29C45/34;B29K83/00;B29L31/00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谷庆红 |
| 地址: | 523000广东省东莞市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硅胶 花洒出 水孔 模具 排气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尤其涉及硅胶花洒出水孔模具插穿或碰穿排气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硅胶花洒出水孔模具在模腔下方,即硅胶花洒出水口处因排气不良造成缺料,开设排气间隙用于排气溢料,用于存放因排气需要溢出的硅胶和毛边的垃圾位。随着模具反复的使用,垃圾位溢出的硅胶以及毛边越来越多,造成模腔内的排气不顺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硅胶花洒出水孔模具排气结构,可清除垃圾位的溢料和毛边,使下一模生产时排气顺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插穿结构包括:下模模腔、上模镶针、下模垃圾位、下模顶针;所述上模镶针与下模模腔插穿,下模模腔下方设有排气间隙;垃圾位设置在下模模腔出水口下方,与排气间隙相通;顶针设置在垃圾位的下方,在顶出作用下可上下移动,将垃圾位顶出,再回位。本发明通过在垃圾位下方设置顶针,成型件离模后,用顶针将垃圾位内的硅胶以及毛边一起顶出,有助于下一模生产时排气顺畅。
碰穿结构包括:下模模腔、上模镶针、下模垃圾位、下模顶针;所述上模镶针与下模顶针碰穿,下模模腔下方设有排气间隙;垃圾位设置在顶针外围,该垃圾位通过排气间隙与下模模腔相通;在顶出作用下可上下移动,将垃圾位顶出,利于风枪吹除垃圾,再回位。本发明通过在下模顶针上部外围设置垃圾位,成型件离模后,用顶针将垃圾位内的硅胶以及毛边一起顶出,用风枪清理干净,有助于下一模生产时排气顺畅。
优选地,所述排气间隙为0.02mm。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在下模模腔下方设置顶针,成型件离模后,用顶针将垃圾位内的硅胶以及毛边一起顶出,有助于下一模生产时排气顺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插穿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局部A的放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结构碰穿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局部B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及图2所示,本使用提供的一种硅胶花洒出水孔模具插穿排气结构,其包括:下模模腔1内的产品、上模镶针2、垃圾位3、下模顶针4;所述上模镶针2设置于上模上,当下模模腔合模成型时,上模镶针在下模模腔的硅胶花洒出水口处插穿,插穿结构在下模模腔与上模镶针2之间设置排气间隙11,即排气间隙设置在下模模腔下方。垃圾位3设置在下模模腔1出水口与下模顶针4之间,并与排气间隙11相通;下模顶针4设置在垃圾位3的下方,在顶出作用下可上下移动,将垃圾位顶出,再回位。
参见图3及图4所示,本使用提供的一种硅胶花洒出水孔模具碰穿排气结构,其包括:下模模腔1内的产品、上模镶针2、垃圾位3、下模顶针4;所述上模镶针2设置于上模上,当下模模腔合模成型时,上模镶针与下模顶针4在 下模模腔的硅胶花洒出水口处的碰穿。在下模模腔与下模顶针的上部外围之间设置排气间隙22,即排气间隙设置在下模模腔下方。在下模模腔与下模顶针的外围设置垃圾位3,该垃圾位通过排气间隙与下模模腔相通;在顶出作用下可上下移动,将垃圾位顶出,再回位。
模具开模后,顶针向上运动,将垃圾位内的废料顶出,再回位,有益于下一模生产时的排气顺畅。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排气间隙为0.02mm。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建新,未经李建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94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