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方法及软包装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16150.0 | 申请日: | 2008-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7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发明(设计)人: | 黄东;张持朝;刘金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38 | 分类号: | H01M10/38;H01M2/2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曾旻辉 |
地址: | 51811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包装 锂离子电池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保证极耳中 心距精确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精确极耳中心距的 软包装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锂离子电池应用于众多消费电子产品中,例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 PDA产品、音影播放器等等,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越来越被业界及消费者所 关注。因此,业界提出了在锂离子电池的电芯上加装保护板,实现的保护包括 但不限于过充电保护、过放电保护、短路保护等,从而来提高锂离子电池以及 使用设备的安全性能。
在锂离子电池的电芯上加装保护板,必须对电芯的极耳的中心距进行控制, 使极耳的中心距与PCM(protecting circuit module,保护电路模块)的焊盘的中 心距相匹配。
现有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多采用如下的制造方法:制备由铝极耳加镍带组 合而成的正极耳,由于铝极耳在预定的尺寸下机械强度受限,因此需要将正极 极耳的铝极耳在连接到正极片之前就预先电连接镍带;负极耳则采用镍极耳; 将正、负极耳焊接到正、负极片上,经过卷绕、封焊、注液、软包装封装、预 充、分容后制成锂离子电池的电芯。软包装封装工艺很难对正、负极耳进行精 确定位,使得难以控制正、负极耳的中心距。但是,当保护板的焊盘的中心距 固定后,电芯的正、负极耳的中心距只允许在固定的范围内波动,软包装封装 工艺的精度决定了电芯的正、负极耳的中心距很难匹配保护板的焊盘的中心距。
综上所述,现有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制造存在缺失之处,有必要加以改 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证高精度的正、负极耳中心距的软包装锂离 子电池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精度的正、负极耳中心距的软包装 锂离子电池。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一 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电芯,该电芯上已装设有两个极耳,该极耳裸露于该电芯 外的裸露部分满足连接要求;提供一形状尺寸匹配的调整带;将该调整带电连 接于该极耳的裸露部分构成新的极耳。
在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在 焊接调整带之前,将该极耳裸露于该电芯外的部份切割成合适的形状尺寸,剩 下的裸露部分满足连接要求。
所述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该调整带是焊接于该极耳的 裸露部分而形成电连接。
所述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该两个极耳包括正极耳和负 极耳,该正极耳包括伸入该电芯并部分露出该电芯的铝带和电连接在该铝带的 露出部分上的镍带;该负极耳采用镍质极耳并实施切割和电连接调整带构成新 的负极耳。
所述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该调整带采用镍质金属带。
所述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该新的负极耳的形状尺寸匹 配于该正极耳。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包括装设有两个极耳的电芯,该 极耳包括:伸入该电芯并部分露出该电芯的基带;以及电连接在该基带的露出 部分上的调整带。
在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其中,该两个极耳包 括正极耳和负极耳,该负极耳是通过将该负极耳基带裸露于该电芯外的部份切 割成合适的形状尺寸,再将该调整带电连接于该基带上剩下的裸露部分构成新 的负极耳而获得的。
所述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其中,该负极耳的调整带是焊接在该负极耳的 基带上的。
所述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其中,该负极耳的基带和调整带均采用镍质金 属带。
所述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其中,该两个极耳包括正极耳和负极耳,该正 极耳包括伸入该电芯并部分露出该电芯的铝带和电连接在该铝带的露出部分上 的镍带。
由于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应用于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及装配中,可以保证正、 负极耳中心距调整控制为在指定范围内波动,匹配于保护板的焊盘的中心距, 实现电芯与保护板之间的连接安装。下表中的数据是对10组成品电芯(每组10 件)的抽检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61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