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机提供快捷国际漫游回拨的系统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16128.6 | 申请日: | 2008-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45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刘立荣;杨建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16 | 分类号: | H04W4/16;H04W88/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新林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机 提供 快捷 国际 漫游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机提供快捷国际漫游回拨的系统及方法,以实现手机在中国大陆以外地区漫游时快捷拨打中国大陆地区的电话,并且可以自行设定拨号前缀和后缀,以适应不同网络运营商的降低资费需求。
背景技术:
随着国际化程度的越来越高,很多人经常需要出国进行洽谈业务、考察项目以及工作学习等,而这样手机则需要从一个国家漫游到另一个国际,此时则需要运营商提供对应的国际漫游业务。
目前,用户在国外使用国际漫游业务时,通常采用直拨电话的方式与国内号码进行通话,这种方式需要向各国的网络运营商交纳高额的通话费用,为此国内网络运营商开通了国际漫游回拨业务以降低通话费用,国际漫游回拨实际上是一种将境外主叫用户的资费统一转化为境外被叫资费以实现降低收费标准的业务。
这种国际漫游回拨业务虽然可以大大降低用户的国际通话费用,但是其要求用户在拨打电话时,需要在被叫号码前面或后面加上前缀或者后缀,才可使得漫游话费从主叫变被叫,从而大幅度降低了全球通客户的国际漫游通话费用,整个过程极为麻烦,而且用户容易忘记。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机提供快捷国际漫游回拨的系统及方法,该方法可以自行设定拨号前缀和后缀,以适应不同网络运营商的降低资费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机提供快捷国际漫游回拨的系统,包括中央运算处理器,其中还包括有:
一号码模块,与中央运算处理器连接,用于存储需要拨打国际漫游回拨的电话号码,可调用电话簿条目号码、通话记录号码或者直接输入号码;
一前后缀模块,与号码模块连接,用于存储网络运营商设定的国际漫游回拨的前后缀内容和拨号时前后缀增加的位置;
一人机接口模块,与号码模块和前后缀模块连接,用于调用前后缀模块和号码模块,并将前后缀模块的前后缀加入到号码模块存储的需要拨打的电话号码的前面和后面,形成国际漫游回拨电话号码;
一通话模块,与前后缀模块连接,根据所形成的国际漫游回拨电话号码进行拨号,建立通话连接。
所述号码模块中所存储的需要拨打国际漫游回拨的电话号码为电话簿条目中的号码。
所述号码模块中所存储的需要拨打国际漫游回拨的电话号码为通话记录中存储在手机中的号码。
所述号码模块中所存储的需要拨打国际漫游回拨的电话号码为通过数字键盘输入组合而成的电话号码。
所述前后缀模块中前后缀按照事先定义好的应用规则和位置加入到号码模块中存储的电话号码的前面和后面。
一种手机提供快捷国际漫游回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用户从号码模块中提取需要进行国际漫游回拨的电话号码;
B、通过人机接口模块调用前后缀模块,按照逻辑顺序将事先设定好的前后缀加入到上述电话号码中的前面和后面,形成国际漫游回拨电话号码;
C、将上述增加前后缀的国际漫游回拨电话号码拨打出去,发送给网络端,建立通话连接。
本发明中人机接口模块将前后缀模块中的前后缀按照一定规则和位置加入到需要拨打的电话号码的前面和后面,从而形成国际漫游回拨电话号码,用户则直接拨打该号码即可建立国际漫游回拨通话,本发明具有操作方法简单、方便快捷、经济实惠的优点,不但可为用户节省高额的国际漫游话费,也可为用户省去记忆号码的苦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是:本发明首先通过号码模块将需要拨打的国际漫游回拨号码进行储存,然后在前后缀模块中存储网络运营商设定的前后缀号码,并通过人机接口模块调用号码模块和前后缀模块,并将前后缀模块中的前后缀按照一定的应用规则和位置加入到号码模块中存储的国际漫游回拨号码前后处,最后通过通话模块拨打该号码,建立通话连接。
为阐述本发明的目的及思想,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61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