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植绒辊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16069.2 | 申请日: | 2008-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455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华;朱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创怡兴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G15/00 | 分类号: | G03G1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曾旻辉 |
地址: | 518000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绒辊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办公设备生产领域,尤其是涉及功能性植绒辊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碳粉搬送、硒鼓充电、硒鼓清洁等作业,这些作业中需使用到的辊轴一般称为功能型滚轴。
植绒工艺出现后,植入纤维的植绒辊已经在办公设备领域得到应用。但由于生产工艺的问题,仅作为要求不高的辅助性辊轴使用。
对于高质量的输出而言,功能性辊(如送粉辊、光鼓清洁辊等)的加工要求很高。送粉辊是负责向显影辊搬送碳粉,送粉辊的送粉量取决于送粉辊与显影辊的压径量。送粉辊的跳动公差或外径公差如果过大,会导致送粉辊与显影辊的压径量波动,从而导致送粉量不稳定,打印或复印出来的墨迹不一致,影响输出质量。目前送粉辊普遍使用现有工艺生产的植绒辊,跳动公差或外径公差得不到满足,因此上述问题是普遍存在的。
对于与精密部件光鼓接触的功能性辊(如清洁辊等)而言,其跳动公差、外径公差等要求更高。目前一般采用海绵辊,海绵辊与植绒辊成本相差不大,但是清洁效果比较差,而且使用一段时间后,海绵辊容易划伤光鼓,严重影响输出质量和光鼓的使用寿命。而采用现有技术生产的植绒辊,却存在跳动公差或外径公差达不到要求的问题。
【技术方案】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跳动公差或外径公差较小的植绒辊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植绒辊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准备芯材和纤维;
将纤维植入芯材,获得植绒辊;
对植绒辊进行外径切削。
进一步:所述外径切削包含以下步骤:
支撑刀在设定位置支撑纤维;
切削刀在设定位置切断纤维。
进一步:所述切削刀的刀口直线度的跳动公差小于或等于2um。
进一步:所述准备芯材和纤维步骤包含:
将芯材切割成需要的长度;
在切割后的芯材上涂抹胶水;
将纤维切割成需要长度的短纤维。
进一步:所述胶水采用以下重量比配方,混合后常温下搅拌8-12分钟:
树脂聚合物: 100份
石墨粉: 5-20份
溶剂: 2-5份
增稠剂: 0.5-1份
固化剂: 3-10份
进一步:所述树脂聚合物为丙烯酸或聚氨脂。
进一步:所述增稠剂为氨水或淀粉。
进一步:所述固化剂使用脂肪族多胺或芳香族多胺固化剂。
进一步:所述将纤维植入芯材的步骤包含:
将切割后的短纤维放置在振动筛网上震动;
经过震动筛网落下的短纤维进入静电区;
在静电的作用下,短纤维植入芯材。
进一步:所述纤维的直径为0.005mm-0.5mm。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切削方法加工植绒辊,能够有效降低植绒辊的跳动公差或外径公差。
2.本发明在导电胶水中增加石墨粉,能够有效降低芯材的电阻公差。
3.本发明在导电胶水中增加石墨粉后又增加固化剂,能够在减低芯材电阻公差的同时提高胶水的牢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切削方法示意图
其中:
1-植绒辊 2-刀轴
11-短纤维 3-切削刀
12-芯材 4-支撑刀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的海绵辊,为了达到功能性辊轴对于跳动公差或外径公差的要求,使用了研磨工艺对海绵辊进行外径加工。在机械加工领域,要获得较小的跳动公差或外径公差,通常也是使用研磨或碾压的方法。对于植绒辊,则难以使用研磨工艺,一是因为纤维很软,受力容易弯曲,无法研磨;二是研磨使用高速砂轮,发热产生高温,而纤维是不耐高温的。因此,如何使植绒刷的跳动公差或外径公差达到要求,是阻碍植绒辊作为办公设备的功能性辊轴使用的最大障碍。
实施例一
本发明是在普通植绒辊生产后,增加外径切削工艺,以满足跳动公差或外径公差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创怡兴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创怡兴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60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