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支承构造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15522.8 | 申请日: | 2008-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710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8 |
发明(设计)人: | 近藤诚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主分类号: | E01D19/04 | 分类号: | E01D19/04;E04B1/36;F16F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承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被夹装在下部构造和上部构造之间的支承构造。
本申请基于2007年9月6日向日本提交的特愿2007—231548号以及2008年3月14日向日本提交的特愿2008—66240号,要求优先权,并在本申请中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在高架道路等的桥梁中,支承构造被夹装在桥墩和主梁之间。以往,作为这样的支承构造,存在由层叠有钢板和橡胶层的结构组成的层叠橡胶支承构造。该层叠橡胶支承构造利用主梁等上部构造的载荷,使橡胶层向侧方鼓出的同时,在铅直方向被压塌,橡胶层的厚度降低。由此,层叠橡胶支承构造允许向上方位移已降低的橡胶层的厚度量。因此,由于大型车辆的通行等,主梁弯曲,主梁端部产生浮起,即使支承构造朝上拉伸,橡胶层也不从钢板剥离,可追随向上方位移。
另一方面,作为支承构造的其他例子,存在封闭橡胶支承板支承构造。封闭橡胶支承板支承构造为在被固定在桥墩的上端面的下瓦形块的凹部内设有弹性体(橡胶),从弹性体之上盖上中间板,而弹性体被封闭的结构。在中间板上载置有被固定在主梁上的上瓦形块。在该封闭橡胶支承板支承构造中,弹性体(橡胶)被封闭,没有弹性体鼓出的场所,因此利用橡胶的非压缩性,即使在支承构造上施加铅直载荷,弹性体也不会被压塌,即使主梁弯曲时,也可以追随位移。即,主梁弯曲时,在支承构造的一方侧的部分(主梁的端面侧的部分)上作用有向上的拉力的同时,在支承构造的另一方侧的部分(主梁的中央侧的部分)上作用有向下的压缩力。此时,利用上述向下的压缩力,弹性体向一方侧的部分逃逸,因此一方侧的部分可追随向上的位移。
近年来,提供了一种由弹性体被夹装在下瓦形块和上瓦形块之间的结构组成的支承构造。该支承构造在下瓦形块的上表面和上瓦形块的下表面上分别形成有凹凸,下瓦形块和上瓦形块组合成使下瓦形块的凹凸与上瓦形块的凹凸相嵌合。在该支承构造中,下瓦形块的圆筒部上形成有用于使弹性体鼓出的贯穿口。(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3582号公报
不过,在上述以往的层叠橡胶支承构造中,为了提高位移随动性,而增加橡胶层厚度时,支承构造的高度就增加。因此,例如,即使想设置层叠橡胶支承构造,来替代上述封闭橡胶支承板支承构造,也产生不能将其收容在桥墩和主梁之间这样的问题。
在上述以往的封闭橡胶支承板支承中,如上所述那样弹性体未被压塌,也可进行主梁弯曲时的位移随动,此时的弹性体的位移大,因此存在无法将弹性体与下瓦形块、中间板粘接这样的问题。因此,上述以往的封闭橡胶支承板支承构造构成为在下瓦形块上以非粘接状态载置有弹性体,还在弹性体上以非粘接状态载置有中间板,上下方向未被限制。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支承构造中,在下瓦形块上形成有贯穿口,由于铅直载荷,弹性体的一部分鼓出到贯穿口内而弹性体被压塌,因此可按该压塌位移量追随于向上的位移,但是压塌位移量很小,无法应对大的位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了上述以往的问题做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承构造,其可较低地抑制支承构造的高度,可分别将弹性体与下瓦形块和上瓦形块粘接,还可充分地追随上部构造向上方的位移。
本发明的支承构造,包括:被配置在下部构造上的下瓦形块、配置在该下瓦形块的上方的对上部构造进行支承的上瓦形块、以及被夹装在上述下瓦形块和上述上瓦形块之间的弹性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弹性体上形成有中空部。
根据这样的特征,利用中空部来确保施加铅直载荷时的弹性体逃逸的空间,因此在支承构造上施加铅直载荷时,弹性体的一部分鼓出到中空部内。由此,弹性体压塌变形。即,弹性体被加压时,就不改变体积地变形,因此弹性体的厚度(高度)被降低了其鼓出到中空部内的大小。因此,允许向上方位移被降低的弹性体的厚度量。
优选本发明的支承构造在上述下瓦形块的上表面和上述上瓦形块的下表面上突出设置有筒部,在该筒部的内侧收容着上述弹性体,或,上述下瓦形块的上表面或上述上瓦形块的下表面上突出设置有筒部,在该筒部的内侧收容着上述弹性体。
由此,下瓦形块的上表面、上瓦形块的下表面和筒部的内周侧围成的空间(被围成的小室)之中设有弹性体,因此该弹性体的外周面被筒部限制。因此,在支承构造上施加有铅直载荷时,弹性体鼓出到中空部内而弹性体某种程度地压塌变形,但在弹性体占满中空部的时刻没有弹性体逃逸的地方,因此弹性体不会压塌超过这种程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普利司通,未经株式会社普利司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55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生物除磷与侧路化学除磷的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 下一篇:洗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