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扣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12902.6 | 申请日: | 2008-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015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发明(设计)人: | 吉江谦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YKK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44B11/25 | 分类号: | A44B11/25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申民 |
地址: | 日本国东京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扣 | ||
1.一种带扣,具有凸构件(A)和可插入卡合该凸构件(A)的凹构件(B),
所述凸构件(A)包括:可以安装绳带状构件的基部(10);一对脚部(20),其从该 基部(10)突出形成;以及卡合部(25),其突出设置在各脚部(20)的顶端表背面上,
所述凹构件(B)包括:筒状的凹构件本体(40),该凹构件本体(40)具有表壁(40A)、 背壁(40B)以及将它们连接起来的侧壁(40C),还具有插入所述凸构件(A)的插入口(42) 及对从该插入口(42)插入的凸构件(A)的脚部(20)予以收容的收容空间(43);被卡 合部(46),该被卡合部(46)形成在凹构件本体(40)的收容空间(43)内的所述表壁(40A)以 及背壁(40B)上、与所述凸构件(A)的所述卡合部(25)卡合;导向槽(47),该导向槽(47)形 成在所述收容空间(43)内、把所述卡合部(25)引导到所述被卡合部(46),该带扣的特征在 于,
所述导向槽(47)形成在所述表壁(40A)以及背壁(40B)的各自内表面上,其槽宽度随着 从所述插入口(42)趋向所述被卡合部(46)渐渐变窄,
所述凹构件(B)的所述插入口(42)上形成有引导部(61),所述引导部(61)与所述 凸构件(A)的卡合部(25)抵接、将该卡合部(25)引导到所述导向槽(47),
所述引导部(61)形成于在所述表壁(40A)以及背壁(40B)的所述插入口(42)侧端面中 夹着所述导向槽(47)的两侧端面上,同时形成在该两侧端面的所述引导部(61)的间隔形成 为随着从所述插入口(42)侧端面起趋向所述导向槽(47)渐渐变窄的形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将形成于所述表壁(40A)内表面的导向槽 (47)的槽底和形成于所述背壁(40B)内表面的导向槽(47)的槽底之间尺寸设为H1,将从形 成于所述表壁(40A)的所述插入口(42)侧的所述引导部(61)开始到形成于所述背壁(40B) 的所述插入口(42)侧的所述引导部(61)为止的尺寸设为H2,将分别突出设在所述脚部(20) 的顶端表背面上的表面侧卡合部(25)和背面侧卡合部(25)之间的顶端间尺寸设为H3时,形 成H2<H3<H1的关系。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构件(B)通过对接 面与所述凸构件(A)嵌合,
所述凹构件(B)的对接面具有从所述插入口(42)开始向凸构件(A)的插入方向凹 成U或V字状的扩开部(42A),在该扩开部(42A)的中央形成有所述导向槽(47),且在该扩开 部(42A)的两侧形成有所述引导部(61),
所述凸构件(A)的对接面具有与所述扩开部(42A)嵌合的突出部(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YKK株式会社,未经YKK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290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