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赋予聚酯纤维物疏水性功能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08040.X | 申请日: | 200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8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民旭;金久庆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民旭;金久庆一郎 |
主分类号: | D06M13/358 | 分类号: | D06M13/358;D06M15/15;D06M15/277;D06M13/395;D06P3/54;D06M101/3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俞宗耀 |
地址: | 20012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赋予 聚酯纤维 疏水 性功能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提高聚酯纤维物的疏水耐久性的方法,特别是指用分散染料在聚酯纤维上进行染色加工时,把聚酯纤维物浸泡于具有亲水性取代基的二卤代三嗪类化合物与多元氨基化合物以及染液的共存溶液中,采用《浴中吸尽法》进行30℃~140℃的升温热处理,第一阶段上的热处理结束后,用《干热持续法》再进行第二阶段上的60℃~190℃的烘干、高温处理。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聚酯纤维广泛应用于西服面料、衬衫面料、裤子、裙子、毛衣、大衣,防寒衣、滑雪运动服、救命服等外衣类;伞、包、鞋等杂货类;褥单、桌布、浴帘、帐篷、帆布、各种车座套等套布类;以及袜子、内裤、胸罩等内衣类;渔网、油拦等资材类产品中。除此之外,作为一个新的功能性产品,消费者对聚酯纤维的疏水性功能方面也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如何才能避免水以及雨水的渗透等。同天然纤维和再生纤维相比,用分散染料染过的聚酯纤维,由于洗涤牢度好,而且,还能抑制因摩擦引起的开衩、起球等现象,防止了由此引起的纤维的粗硬化,使聚酯纤维在形态安定方面具有非常好的特性,比如,刚柔性、防缩性等,因此聚酯纤维在衣料、工业用纤维以及医疗领域里具有广泛的用途。另一方面与天然纤维、再生纤维以及植物纤维相比,由于聚酯纤维内部无亲水基,所以,无吸湿性和放湿性,以及在纤维结构上平衡水分率非常低的弱点,且又属于非导体,进行烘干工艺和强烈摩擦后产生大量的静电。因此,一般采用表面处理型的高分子防静电类药剂或把带有离子性的导电剂附着或被覆于纤维表面的形式来达到防静电的目的。
对于聚酯纤维物赋予疏水性功能的加工方法,目前,一般采用附着防静电剂的方法和在此剂中添加导体型离子的方法以及为了赋予疏水性功能,用合成树脂把硅类和氟类疏水剂加工在纤维上的复合、合成的压附等综合性技术。因此,其加工是在高温条件下,且其加工工艺也非常复杂,即使加工出来以后也远远满足不了使用者对疏水性功能的要求,对其评价也不高。原因有两点,第一点为经水洗后其防静电效果全无,产生大量的静电。因为在聚酯纤维表面上以被覆化的形式存在的防静电剂,在水洗过程中全部被脱落。而且,为赋予疏水性功能,以合成树脂为媒介被覆化的硅类和氟类疏水剂成分,受摩擦的影响全部脱落,其摩擦系数也随着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逐渐上升,产生大量的静电,成了吸附大量灰尘的原因。第二点是为了赋予疏水性功能,用合成树脂把大量的疏水剂复合以及被覆于聚酯纤维上的结果,导致纤维结构物的粗硬化、拉伸度以及穿着舒适性的降低等问题。另外,防止静电和疏水性加工时所采用的复合、合成的压附等综合技术的再现性差,一旦失败就无法挽救,且因使用有害药剂和合成树脂,其安全性也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聚酯纤维物赋予或提高疏水性功能,提高其水系防污性以及受摩擦时的疏水耐久性。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中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分散染料染色时赋予聚酯纤维物疏水性功能的方法,其特征是:把聚酯纤维物浸泡于具有亲水性取代基的二卤代三嗪类化合物和多元氨基化合物以及染液的共存溶液中,采用《浴中吸尽法》对该聚酯纤维物进行30℃~140℃的升温热处理;然后,为使聚酯纤维物具有疏水性,再次浸泡于具有水溶性或者水分散性的全氟烷基聚丙烯酸酯和从水性硅类柔软剂、水性三聚氰胺尿素衍生物以及水性尿烷中选出的至少一种助剂的共存溶液中,用《干热持续法》进行2~30分钟60℃~190℃的烘干热处理。
所述《浴中吸尽法》热处理指的是,用40~60分钟时间逐渐升温,将浴液温度提升到30℃~140℃,然后,在100℃~140℃之间保持10~60分钟的热处理加工方法。在这里强调逐渐升温的原因是,在染色过程中为了避免分散染料的染色不均匀现象以及由于具有亲水性取代基的二卤代三嗪类化合物的加水分解和凝集现象,导致无法均匀的被覆于聚酯纤维表面上的问题,在升温过程中绝对要避免急剧升温或不均匀的升温现象,具体地说,合理的升温速度为2℃/分钟以下。
所述《浴中吸尽法》是在浴比为1∶30以下的染液中,以所述聚酯纤维结构物的重量为100%计,投入0.1%~5%的分散染料和0.1%~10%的具有亲水性取代基的二卤代三嗪类化合物以及0.01%~10%的多元氨基化合物,在此共存溶液中浸泡该聚酯纤维后,进行30℃~140℃的第一阶段升温热处理。为使染色以及反应达到更好的均匀效果,从醋酸、苹果酸以及柠檬酸中,至少要选出一种添加到共存溶液中,使溶液的pH值达到3.5~6.5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民旭;金久庆一郎,未经李民旭;金久庆一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80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