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搏动式双囊心脏辅助循环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04114.2 | 申请日: | 2008-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51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臧旺福;周健;孙木;潘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10 | 分类号: | A61M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翟羽 |
地址: | 20002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搏动 式双囊 心脏 辅助 循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心脏辅助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搏动式双囊心脏辅助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冠状动脉疾病、心肌炎、高血压及各类心肌病常常导致心脏功能下降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内科药物治疗对此类疾病的治疗效果非常有限,大多不能有效地延长患者的寿命。在外科治疗领域,心脏移植是目前较为成功的技术,但在中国每年有1000万心脏衰竭的患者,其中200万到300万人因心衰而死亡,但每年却只有近200个患者有机会接受心脏移植手术。由此可以看出,心脏移植远远不能满足心衰患者的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成为医学家们研究的重点。
人工心脏辅助循环装置是利用机械的方法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器官以部分代替心脏的功能。(1)根据应用目的可分为:I类辅助装置,主要适用于数小时至数天的短时辅助;II类装置可用到数月;I、II类装置一般采用将心脏辅助循环装置置于体外,多采用隔膜泵、叶轮泵推动血液前进;患者身材不受限制,有一定的活动范围,但患者往往要受制于体积较大的控制台,其中应用较广的为BVS5000型人工心脏;III类装置通常将心脏辅助循环装置置于人体内,最大限度地适应患者活动,旨在长时间的提供循环辅助。但要研制长期植入人体内的辅助装置,对心脏辅助循环装置的体积、重量、效率、工作稳定性、机械寿命及生理相容性等方面的要求均很高。由于价格昂贵、 稳定性差等原因,目前采用较少,如Novacor、Heartmate、Abiocor。(2)根据心脏辅助循环装置结构原理可分为:搏动式隔膜心脏辅助循环装置及恒定血流的叶轮泵。搏动式心脏辅助循环装置与自然心脏的工作极为相似。目前的隔膜泵多采用气体驱动,也有采用电磁铁或微型电机实现能量转换,属于电动式搏动泵,如Novacor、Heartmate、Abiocor。叶轮泵是非仿生性的心脏辅助循环装置,均采用高速旋转的叶轮驱动血液单向流动。如Hemopump、Jarvik轴流泵、United States Surgical轴流泵、Nimbus University ofPittsburgh轴流泵、DeBakey NASA轴流泵及Dura Heart轴流泵等。
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78532公开了左心辅助血泵,其入血口沿切线方向横置于血室上,出血口沿切线方向倾斜向上横跨于入血口上,并在血室顶部中心设置形成螺旋上升的血流,呈现出良好的顺流性和射血功能,比较有效地解决已有血泵出现的湍流、剪切、撞击和流动不连续等问题,从而避免和减少血栓的产生。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138658公开了电液式心脏体外循环搏动血泵,在血泵壳体内设置一个血囊,血囊安装在血泵壳体两端的进出血管道上,采用活塞机构把液体注入和抽出泵体内使泵体中的血囊收缩和扩张,使血液能抽入和压出血囊,两端的进出血管道内分别装有蝶形单向阀,使得血液单向流入流出泵囊,形成机体供血功能,由工控计算机分别通过控制电路,控制搏动次数和压出血液流量,保证人体中需要的供血平衡。但是,这些专利存在以下不足:
(1)采用气动为动力,导致气源设备大,噪音大,不便于移动;
(2)不带有控制装置,不能方便调节心脏辅助循环装置的工作状态,不能实时监测;
(3)没有涉及传感系统,不能保持搏动泵与人体固有频率同步;
(4)心脏辅助循环装置设计为在圆管形密封的心脏辅助循环装置外壳中加入一个软性的腔囊,作为血液驱动囊,腔囊每搏输出量和输出压力不稳定,而且极易不规则变形,使用寿命短。
目前国内尚没有商业化的人工心脏辅助装置;本发明为搏动式双囊心脏辅助循环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搏动式双囊心脏辅助循环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41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竹玻布及织造工艺
- 下一篇:折叠式拼图卡及其折叠拼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