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材料表面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98920.3 | 申请日: | 200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7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8 |
发明(设计)人: | 江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5D7/24 | 分类号: | B05D7/24;B05D7/14;B05D3/00;B05D3/1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0640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材料 表面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铜、钢、不锈钢、铝、镁、铝合金、镁 合金材的表面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金属表面处理方法有如下几种:
待处理的不锈钢制品经预处理,将不锈钢制品作为阳极,控制其恒电位值进行阳极极 化处理,电解质溶液用HNO↓[3],或者将不锈钢制品作为阴极,控制其恒电位值进行 阴极极化处理,再作为阳极,控制其恒电位值进行阳极极化处理,并继续改变其恒电位值 进行钝化处理,电解质溶液也均用HNO↓[3]。该发明采用电化学方法,在硝酸介质中 对不锈钢进行处理,技术与本专利不同。该方法需使用电化学处理方法和设备,设备要求 高,控制难度大,处理时间长,对不同基材的适应性较差。
公开于1997年12月3日的申请号为96107907的中国专利申请提出了一种钢材、铁基 工件表面覆铝的方法,该方法属金属表面处理领域,其技术特征是将工件做除油、除锈净 化处理后,放入真空镀膜设备中,在其表面镀一层铝金属膜,并进一步使铝金属膜外表面 氧化,使铝金属膜的内表面与铁元素相互扩散、渗透,从而形成Al↓[2]O↓[3]、 Al、Fe↓[2]Al↓[5]、铝—铁扩散层、铁基材的覆层结构。本发明比传统热浸 镀铝可减少能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钢材的抗腐蚀能力及耐高温性。该发明采用真空镀 膜方法,在钢铁表面覆盖金属铝,技术与本专利不同。该方法采用的真空镀膜工艺,设备 投资大,操作要求高。
公开于1998年7月15日的申请号为96119053的中国专利申请提出了一种在铜表面生 成黑色耸状氧化膜的方法,该发明涉及一种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将铜表面清洁、酸洗、过 硫酸碱性溶液氧化、清洗和干燥,得到黑色耸状氧化膜。所得氧化膜保护效果好,吸光吸 热性能优良。该专利采用过硫酸溶液氧化的方法,在铜表面形成氧化膜,技术与本专利不 同。该发明仅适用于金属铜表面,范围较窄。
具有铝合金表面光泽的金属表面处理方法:公开于1990年9月15日的申请号为 98105515的中国专利申请提出一种具有铝合金表面亮彩(光泽)的金属表面处理方法,是 于已加工成型的金属材料表面,施以阴极电镀锌膜层的处理,而该锌膜层的厚度在5至1 5μm间,再于锌膜层的表面均匀喷涂透明漆处理,并使该透明漆层的厚度在5~25μ m间,其中透明漆层的处理可以有色透明漆层替代,通过镀锌膜层处理的色泽,辅以(有 色)透明漆层的立体透光处理,使得金属材料表面呈现(各色)铝合金表面亮彩(光泽)。 该专利在金属型材表面电镀锌,然后再喷涂有机涂层,技术与本专利不同。
该方法需表面电镀锌和喷涂有机透明涂层两次处理,工艺复杂,设备多,操作要求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金属材料表面处理方法, 利用无机材料纳米颗粒的分散液,在金属表面覆盖一层分散液湿膜,经干燥及高温处理后 形成氧化物干膜,该层干膜具有防腐、装饰、保护、促进散热,防污等功能。本发明通过 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金属材料表面处理方法,所述金属材料为铜、铝、铁或镁型材,该方法包括如下 步骤:
(1)将待处理金属浸入20%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时间为1—5分钟;
(2)将步骤(1)处理过的金属材料浸入水中,浸泡时间为2~10分钟;
(3)将步骤(2)处理过的金属材料浸入10~20%的硫酸溶液中,浸泡时间为1—5分 钟;
(4)将步骤(3)处理过的金属材料浸入水中,浸泡时间为2~10分钟;
(5)用水清洗步骤(4)处理过的金属材料,再浸入质量浓度为10%~30%的所述金 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分散液中,浸泡5~10分钟;
(6)将步骤(5)处理过的金属材料在80~200℃下烘干,100~1000℃下热处理5~ 50分钟,表面形成膜。
上述方法中,所述金属材料为铜型材,步骤(5)所述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为平均粒径 150纳米的氧化铜纳米颗粒,步骤(6)所述处理的温度为900℃,处理时间为10分钟。
上述方法中,所述金属材料为铁型材,步骤(5)所述金属的氧化物纳米颗粒为平均粒 径80纳米的氧化铁纳米颗粒,步骤(6)所述处理的温度为500℃,处理时间为30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989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多曲面砼结构施工用的可调模板
- 下一篇:一种立体光针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