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编程控制压缩空气净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98778.2 | 申请日: | 2008-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3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发明(设计)人: | 多润智;于卫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润新电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9/16 | 分类号: | F04B39/1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一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德祥 |
地址: | 510663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编程 控制 压缩 空气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空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编程控制压缩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气动控制装置在电力、化工、机械制造等企业中大量使用,压缩空气是否清洁干燥会直接影响气动控制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因压缩空气带水而导致机组故障甚至停机时有发生。压缩空气虽经冷冻干燥机或吸附干燥机进行干燥处理,但仍带有一定的水分,这是因为即使是分离干净的饱和空气,随着压缩空气在管线中的传输,温度会渐渐地降至与厂房相同的温度,仍会有凝结水析出,而这部分水分在不同季节随时间而积累呈复杂不确定关系。在我国南方地区的春季、雨季时湿度能达到95%以上,压缩空气带水会更加严重。提高压缩空气系统分支管路重要用气设备的压缩空气品质对于安全生产意义重大。
压缩空气带水是各工业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一般采用手动疏水阀人工排放或利用机械/电子式自动疏水阀进行疏水,这两种疏水方式存在以下缺点:
1.由于供/用气点多面广,对疏水阀进行人工巡检及手动排水耗时费力,且许多现场由于高度、空间限制,人不易靠近,因而很难对控制疏水;
2.公知的机械/电子式疏水阀(如:浮球式疏水阀)结构复杂,容易出现故障且难以修理;
3.不具备在线监视功能,无法在集控室内实现集中在线监视,更无法与上位计算机接口相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基本任务是要克服上述公知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稳定可靠,可取代人工手动疏水,既可用来给压缩空气罐内的积水进行自动疏水,也可以用来对压缩空气进行气水分离后的水进行自动疏水的可编程控制压缩空气净化装置。
本发明进一步的任务是要使得本发明具有自动拦污和气水分离功能。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任务是要使得本发明具有通讯和远程控制功能。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可编程控制压缩空气净化装置,包括疏水阀,其特征是:所述疏水阀为电控阀,电控阀的电气控制端与可编程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相连,在可编程控制器内设有根据季节、环境湿度要求而预先设定的排水控制参数的自动程序控制模块。
所述电控阀优选电磁阀。
在所述电控阀的进水口上还可连接拦污过滤器。在所述拦污过滤器的进水口上连接有手控阀,构成拦污过滤组合支路。
在所述手控阀的进水口上还可连接气水分离器,构成气水分离—拦污过滤组合支路。
所述拦污过滤组合支路可以有两条以上,其进水口端并联相接。
所述气水分离—拦污过滤组合支路也可以有两条以上。
所述可编程控制器上还可设有与上位管理计算机相连的通讯网路接口。
本发明可取代人工给压缩空气罐内的积水或气水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水进行自动疏水,从而保证了所生产的压缩空气干燥、洁净、合格。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节省劳力,效率高,还可远程集中监控。具体来说:
1.可以有效分离及排放出压缩空气系统中的水份、油及锈垢等杂物,显著提高气源品质,大幅减少因压缩空气带水致使气动执行机构误动而导致的停机事故。
2.可根据运行工况、环境的变化,自动修改控制参数,以达到最佳的排水效率。如根据季节的变化,自动修改排水时间控制参数。
3.通过上位PC机设置和修改可编程控制器参数。允许通过RS—485总线进行网络连接,每台装置均构成网络上的一个控制站,极大方便了用户设备管理。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可编程控制压缩空气净化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可编程控制压缩空气净化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可编程控制压缩空气净化装置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可编程控制压缩空气净化装置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可编程控制压缩空气净化装置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附图6为本发明可编程控制压缩空气净化装置与上位计算机通讯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润新电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润新电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987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