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网络链接补强方法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98138.1 | 申请日: | 200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24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大永;郑智文;杨政宪;吴佳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顺德区汉达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8 | 分类号: | H04L12/28;H04L29/06;G01S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308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网络 链接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网络链接补强方法与系统,特别是一种无线网络链接补强 方法与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传输技术不断地向上提升,过去电脑和外围设备之间杂乱无章的 传输线已不复见,仅需要在电脑以及外围设备内建无线收发模块,通过特定的 无线传输协议,无需实体传输线便可让电脑和外围设备达到数据互传的目的。
同样的,两部内建有无线收发模块的电子设备或者是电脑,彼此之间亦可 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互相传递数据,常见的无线传输方式包含了WiFi、蓝牙及 红外线等。此外,通过上述的无线传输方式,更可以让两部以上的电脑,构成 一个Ad-hoc无线局域网络。
然而,无线传输距离不够稳定是Ad-hoc无线局域网络的缺点,以IEEE 802.11标准为例,其理论最大传输距离约为400公尺。但若两部电子设备之间 被墙壁或其它障碍物所阻隔,则传输距离可能将大幅下降至50公尺或更低。
举例而言,若第一网络节点与第二网络节点之间仅存在一条无线传输路径, 一旦此无线传输路经中断,由于无其它可供替代的无线传输路径,因此第一网 络节点将无法与第二网络节点联系,所以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之间仅 存在一条无线传输路径时,其两者之间存在非常高的断讯风险。
因此,已知的Ad-hoc网络具有断讯风险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无线网络链接补强方法与系统,本方法适用于 具备无线传输模式的无线网络群组,该无线网络群组至少具有第一网络节点、 第二网络节点及可移动的第三网络节点,且对应于该第一、第二、第三网络节 点的所在位置各别具有第一、第二、第三地理位置信息,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侦测该第一网络节点与该第二网络节点之间的无线传输能力;当该无线传输能 力低于容许值时,藉由该第一、第二网络节点的该第一、第二地理位置信息计 算出至少一个补强坐标;及通知该第三网络节点前往该补强坐标,藉以在该第 一、第二网络节点之间形成可供选择的无线传输路径。当第一网络节点与第二 网络节点的无线传输能力低于容许值时,通过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的 GPS坐标,计算出至少一个补强坐标,然后通知第三网络节点前往补强坐标, 使第一、第二网络节点除了原先的初始无线传输路径外,亦可经由第三网络节 点进行无线传输,如此一来,即便原先的初始无线传输路径发生中断,第一网 络节点仍可经由第三网络节点与第二网络节点进行无线传输。
若要进一步降低第一网络节点与第二网络节点之间的断讯风险,可进一步 通知该网络群组内另一可移动的第四网络节点前往另一补强坐标,藉以在该第 一、第二网络节点之间形成另一可供选择的无线传输路径,使第一网络节点与 第二网络节点之间除第三网络节点外,亦可通过第四网络节点进行无线传输, 依此类推,只要第一网络节点与第二网络节点之间的无线传输路径愈多,其断 讯风险自然可降得愈低。
此外,本发明亦提出一种无线网络链接补强系统,适用于具备一无线传输 模式的无线网络群组,该无线网络群组至少具有第一网络节点、第二网络节点 及可移动的第三网络节点,且对应该第一、第二、第三网络节点的所在位置各 别具有第一、第二、第三地理位置信息,该系统包含:侦测模块,用以侦测该 第一网络节点与该第二网络节点之间的无线传输能力;计算模块,用以当该无 线传输能力低于容许值时,藉由该第一、第二网络节点的该第一、第二地理位 置信息计算出至少一个补强坐标;及通知模块,用以通知该第三网络节点前往 该补强坐标,藉以在该第一、第二网络节点之间形成可供选择的无线传输路径。
综上所述,本发明解决了已知的Ad-hoc无线局域网络中,两个网络节点之 间断讯风险高的问题。
有关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其功效,兹配合图示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图1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图3B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系统示意图(一)。
图5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系统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顺德区汉达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顺德区汉达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981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型电磁阀
- 下一篇:制造光纤预型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