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杀虫悬浮剂及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197200.5 申请日: 2008-10-08
公开(公告)号: CN101366395A 公开(公告)日: 2009-02-18
发明(设计)人: 胡家鑫;邬开朗;王柏海;李胜林;杨明;姜飞;万爱国 申请(专利权)人: 武汉武大绿洲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N63/00 分类号: A01N63/00;A01P7/00
代理公司: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王敏锋
地址: 430070湖北省***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尺蠖 核型 多角体 病毒 苏云金杆菌 杀虫 悬浮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生物杀虫剂,更具体涉及一种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杀虫悬浮剂,适用于防治茶叶茶尺蠖、茶刺蛾、卷叶蛾、茶毛虫等茶园鳞翅目害虫。还涉及制备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杀虫悬浮剂的方法。

背景技术

茶尺蠖,鳞翅目,尺蠖蛾科;别名大尺蠖、量尺虫、油桐尺蛾、柴棍虫、卡步虫等;主要有油桐尺蠖、银尺蠖、灰尺蠖、油茶尺蠖,其中以油桐尺蠖发生最多;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福建等省。

茶尺蠖是我国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取食叶片为害,1龄幼虫取食嫩叶叶肉,留下表皮,被害叶呈现褐色点状凹斑;2龄幼虫能穿孔,或自叶缘咬食,形成缺刻(花边叶);3龄前幼虫在茶园中有明显的发虫中心,3龄起则能取食全叶,3龄后食量猛增,以末龄食量最大。茶尺蠖年发生代数多,繁殖力强,以夏秋茶受害重。发生严重时,老叶、嫩茎被幼虫取食殆尽,致使茶丛变为光杆,严重影响当季茶叶产量和质量,并致树势衰退,对茶叶生产的威胁很大。

目前,国内防治茶尺蠖的药剂仍以化学药剂为主,主要药剂有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联苯菊酯乳油、40%辛硫磷乳油、2.5%溴氰菊酯、10%氯氰菊酯、40%乙酰甲胺磷乳油等。由于化学农药见效快、效果好,得到了大量的使用,茶园中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杀死茶尺蠖的同时也杀死了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渐渐失去了自然天敌的控制作用,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某些害虫周期性大发生,或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同时茶叶中农药的残留量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了茶业的品质和茶业出口。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只对茶尺蠖有效。幼虫取食病毒后会感染病毒死亡,感染病毒死亡的虫尸体内含有大量病毒,可在田间继续扩散感染,因此后效作用强,但潜伏期较长,有的甚至到蛹期才能死亡。一般一年使用一到两次就可控制全年的茶尺蠖发生。

使用茶尺蠖病毒农药与化学农药防治相比,主要有以下优点:(1)无农药残留问题。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和苏云金杆菌都是纯天然生物杀虫剂,在茶叶上应用是十分安全的。(2)不杀伤茶园病虫天敌。由于昆虫病毒有很强的专一性,即只杀靶标害虫,不杀伤茶园害虫天敌,因此可以充分发挥天敌群落对害虫群落的自然控制作用,保持次要害虫原有的生态平衡。(3)持效期长。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生存能力很强,在虫尸或土壤中可以存活数年至数十年。茶园中施用昆虫病毒后,死亡的虫体(虫尸)中含有大量病毒,残留在茶树上,下一代幼虫食到后还会感病死亡。一般喷施1次病毒可以控制以后数代害虫的发生。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的主要缺点(1)杀虫谱窄。昆虫病毒的专一性很强,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只对茶尺蠖等少数几种害虫有效,对其他的害虫无效。而茶园中的害虫有多种,茶园发生了其它害虫危害,在这种情况下喷施茶尺蠖病毒是无效的。(2)效果发挥慢。害虫的幼虫取食病毒后,病毒在虫体内不断繁殖,当病毒达到一定数量时,幼虫死亡。病毒在幼虫体内的潜伏期较长,在推广的使用剂量下,从防治(喷药)到死亡高峰期,一般出现在7—15天。而幼虫在病毒潜伏期和发病后的前期,仍会取食叶片。

苏云金杆菌(Bt)含有活芽孢和晶体毒素,幼虫取食后,作用于害虫中肠,害虫迅速停止取食,最后因败血症而死亡。死亡时间一般在喷药后2-7天。苏云金杆菌不仅可以防治茶尺蠖,还对多种鳞翅目幼虫有很好的防效,在高温季节也能使用,但持效期短。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与苏云金杆菌混配,不仅可以防治茶尺蠖,而且还可以防治其它鳞翅目害虫,在提高速效性的同时,也延长了持效期。一般施药后2-5天就可以达到好的防效,持效期长达15天;对人畜无毒,对害虫天敌也无杀伤作用,可在生产有机茶的茶园中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杀虫悬浮剂,该配方经过科学筛选,杀虫谱广,操作方便,悬浮性能和稳定性好,提高杀虫效果,防治效果达82.2%以上。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杀虫悬浮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避免有机溶剂可能造成的火灾和对人体的危害,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武大绿洲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武大绿洲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972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