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配农药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95666.1 | 申请日: | 2008-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95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董长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长良 |
主分类号: | A01N51/00 | 分类号: | A01N51/00;A01N43/88;A01P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奚衡宝 |
地址: | 225612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配农药领域,具体为一种主要成分是吡虫啉和噻嗪酮的复配杀虫剂。
背景技术
在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种植水稻,稻飞虱是危害水稻田的主要害虫。稻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是刺吸式口器害虫,主要传播水稻褐条矮缩病和条纹叶枯病,还会为害小麦,玉米等,对农作物生长危害重大。人们长期使用单一剂型的化学杀虫剂,害虫容易产生抗药性,使得杀虫剂效果降低,为了继续保持对害虫的毒杀能力,往往不得不提高药量,使用毒性更强的杀虫剂,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就会加重农民的经济负担,加重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也会影响农产品的安全性,同时这些年来人类对于野生动物的大量捕杀,害虫的天敌数量急剧减少,导致害虫更加猖獗。目前社会上广泛使用的复配农药成本较高,环境污染大,对人和家禽毒害大。
噻嗪酮又名扑虱灵,为含氮含硫的六元杂环几丁质抑制剂,是一种抑制害虫生长发育的杀虫剂。它毒素含量较低,对人的眼睛和皮肤刺激较小,对昆虫的触杀能力强,可以抑制昆虫的几丁质合成,干扰新陈代谢。
吡虫啉是一种高效、低毒、持续时间长的杀虫剂,对于人和牲畜,以及害虫天敌的危害小,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收等多重作用。
对于已知的吡虫啉与噻嗪酮的复配农药,吡虫啉占总重量的比例为1-20%,噻嗪酮为5-40%,两种杀虫剂的含量较高,毒性较大,使得生产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以上缺陷,提供了一种主要成分为吡虫啉和噻嗪酮的复配杀虫剂。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吡虫啉和噻嗪酮的复配杀虫剂,其中各材料占总重量的百分比例分别为:吡虫啉与噻嗪酮的混合物为4-6%,其余为填料。
本发明的优点是:
1、本复配杀虫剂是一种新型、高效、广谱、抗雨水冲刷的粉状杀虫剂,便于储存和运输,质量保证期较长。
2、本复配杀虫剂具有胃毒、触杀及内吸传导作用,击倒力快,持效期长,能有效地防治水稻稻飞虱等害虫。
3、本复配杀虫剂既保留了单种杀虫剂的优点,而且经上述比例复配后减少了单种杀虫剂的用药量,大幅度提高了药效,节约了成本。
4、本复配杀虫剂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良好保持,污染较小,对人皮肤和眼睛的刺激也较小,有利于保护牲畜安全,而且能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可以长期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一种吡虫啉·噻嗪酮复配杀虫剂
成分 重量百分比
吡虫啉·噻嗪酮 4%
填料 96%
按照以上百分比将各材料搅拌,调和复配得到本发明杀虫剂。
实施例2:一种吡虫啉·噻嗪酮复配杀虫剂
成分 重量百分比
吡虫啉·噻嗪酮 5%
填料 95%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此比例复配方法为优选方法。
实施例1:一种吡虫啉·噻嗪酮复配杀虫剂
成分 重量百分比
吡虫啉·噻嗪酮 6%
填料 94%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长良,未经董长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956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