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椎体透视定位架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94865.0 | 申请日: | 2008-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172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刘锦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锦波 |
主分类号: | A61B6/04 | 分类号: | A61B6/0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天龙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夏海初 |
地址: | 213003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视 定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椎体成型术或椎体后凸成型术的椎体透视定位架,属于医疗器械技术。
背景技术
已有临床椎体成型的透视定位,是采用金属针例如注射针或克氐针,先放置在人体侧面作X光侧位透视,确定损伤节段和椎弓根位置;再把金属针转移放置在人体背面作X光正位透视,以确定穿刺针的进针点和进针角度;然后再在手术部位椎体注射骨水泥。由这种已有技术的透视定位方式可以明白,由于金属针很容易与人体产生位移,而造成定位错误,给手术后果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而且,其临床定位操作过程时间长,医生和患者所接受的X射线量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定位正确,定位操作时间较短的椎体成型透视定位架,以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实现其目的的技术构想是,采用机械结构组件,实现定位标尺(即已有技术的金属针)纵向和横向的移动,替代已有技术人力移动金属针的操作方式;在定位操作过程中,始终做到定位标尺和患者人体的两不动,从而实现本发明的初衷。
鉴于上述技术构想,本发明实现其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椎体成型透视定位架,包括供患者俯卧的卧床,其创新点在于:a,位于卧床的上平面,设有仿人体上身和头部的人体仿形框,所述人体仿形框的上身内腔,小于人体的上身,而其头部内腔,小于人体的头部;b,位于卧床的一侧,设有与卧床侧面联结的定位标尺移动装置;所述定位标尺移动装置,由定位标尺、定位标尺纵向移动组件和与定位标尺纵向移动组件装接具有活动块的定位标尺横向移动组件组成。
由以上所给出的技术方案可以明了,本发明由于采用了所述定位标尺移动装置,保证了定位标尺与人体的相对静止不动,因而其定位正确;且由于在所述卧床的上平面设有人体仿形框,当患者俯卧在人体仿形框上时,人体胸、腹部和面部都处在架空状态,使人体由原有弓形生理位,改变成平卧的过伸位,而有利于压缩性椎体复位,而且也有利于静脉血液的回流,这对于手术的成功和术后病人的康复,都是大有裨益的,从而实现了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的进一步创新点在于:
在人体仿形框的上平面,设有弹性材料软垫。由于软垫的存在,给患者减少了痛苦增加了舒适感,提高了患者与医生的配合程度。
本发明所述的定位标尺纵向移动组件和定位标尺横向移动组件,可以采用诸如丝杆螺母副、齿条齿轮副、直线导轨凸轮驱动副等多种结构形式。出于方便操作和性价比的考虑,本发明所主张的是:
所述定位标尺纵向移动组件,由可与定位标尺横向移动组件的活动块装接的标尺支架和紧定螺钉组成;定位标尺设在标尺支架所设的通孔内且互呈滑动配合;紧定螺钉与标尺支架所设的径向螺孔相拧合,且可定位抵制定位标尺;通过紧定螺钉的松开和制紧,可用人力驱动定位标尺作纵向上下移动。
所述定位标尺横向移动组件,由与卧床联结的燕尾架、两端与燕尾架转动连接的丝杆、与丝杆配装的螺母活令和与丝杆一端固定连接的手轮组成;所述活动块与燕尾架配装且互呈滑动配合;螺母活令与所述活动块连接;活动块与定位标尺支架连接,通过手轮的旋转,可驱动定位标尺纵向移动组件作横向左右往复移动。
上述技术方案得以实施后,本发明所具有的定位正确,定位操作过程时间短,且结构简单合理,患者易于接受等特点,是显而易见的,与已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示意图;图中所示4为与本实用新型不相连接的床架;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图1的右视图;
图5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6是图1的B部放大图;图中所示3-8是铜衬;
图7是图2的C部放大图;
图8是图3的D部放大图;
图9是图5的E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照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典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至9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锦波,未经刘锦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948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