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PEMFC电池组歧管的除水部件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88710.6 | 申请日: | 200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3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L·C·怀特赫德;S·R·费尔塔;T·A·特拉波德;J·P·奥维简;T·W·蒂赫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02 | 分类号: | H01M8/02;H01M8/04;H01M4/8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彭 武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pemfc 电池组 歧管 部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燃料电池系统,且特定地涉及用于燃料电池组的除 水系统。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作为能源已经在众多应用中得到使用。例如,已经提出了 在电动交通工具动力装置中使用燃料电池以替换内燃机。在PEM型燃料电池 中,将氢供应到燃料电池的阳极上并且将氧作为氧化剂供应到阴极。PEM燃料 电池包括膜电极组件(MEA),其包含薄的、质子传导性的、非导电的固体聚合 物电解膜,该膜的一个表面上具有阳极催化剂并且与该表面相对的表面上具有 阴极催化剂。该MEA夹在一对导电元件之间,有时候被称作气体扩散介质部件, 即:(1)作为阳极和阴极的电流收集器;(2)其中包含适当的开口,其用于在 各个阳极和阴极催化剂的表面上分配燃料电池的气态反应物;(3)把产物水蒸 气或液态水从电极移出到流场沟道;(4)对于排热来说是导热的;以及(5)具 有机械强度。通常使用术语燃料电池指代依据本文的单一电池或者多个电池(例 如,电池组)。多个分立的电池一般被绑定在一起以形成一燃料电池组并且一般 串联布置。电池组中的每一个电池包含前述MEA,并且每一个这种MEA提供 电压增量。
在PEM燃料电池中,氢气(H2)是阳极反应物(即,燃料)以及氧 气是阴极反应物(即,氧化剂)。所述氧气可以是纯氧(O2),或空气(O2和N2的混合物)。固体聚合物电解液通常由诸如全氟璜酸(perfluoronated sulfonic acid) 的离子交换树脂制成。阳极/阴极通常包含精细分开的催化剂粒子,其通常被支 撑在碳粒子上,并且与质子传导树脂相混合。该催化剂粒子通常是昂贵的贵重 金属粒子。这些膜电极组件制造起来相对昂贵并且需要特定的条件用以进行有 效工作,特定的条件包括适当的水管理和加湿,以及对催化剂污染组分诸如一 氧化碳(CO)的有效控制。
可以参考如下文件而得知涉及到PEM的技术以及其它相关类型的燃 料电池系统的实例:共同转让的授予Witherspoon等的美国专利3985578;授予 Swathirajan等的5272017;授予Li等的5624769;授予Neutzler的5776624;授 予DiPierno Bosco等的的6103409;授予Swathirajan等的6277513;授予Woods III等的的6350539;授予Fronk等的6372376;授予Mathias等的6376111;授 予Vyas等的6521381;授予Sompalli等的6524736;授予Senner的6528191; 授予Fly等的6566004;授予Forte等的6630260;授予Fly的6663994;授予Senner 的6740433;授予Nelson等的6777120;授予Brady等的6793544;授予Rapaport 等的6794068;授予Blunk的6811918;授予Mathias等的6824909;授予Senner 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2004/0229087;授予O’Hara的2005/0026012;授予O’Hara 等的2005/0026018;授予O’Hara等的2005/0026523,所有这些的全部说明被明 确地通过援引而合并入本文。
在常规PEM燃料电池组中,在电池反应中产生水。水必须同使用过 的反应气体一起从电池组中移除,并且通常流经相同的反应物流动沟槽和歧管。 当水朝着电池组的出口以液滴、块状、以及膜状的液态聚集时,这趋于阻碍反 应物气体的流动,因而导致在电池组工作中的不稳定和性能退化。本发明提出 了一种可以克服水在流场沟槽中的聚积的方法,即双极板的亲水涂层。使用这 种高可湿性的材料,包括二氧化硅、氧化钛、或其它类似金属氧化物,从气体 扩散介质流入到流场中的水将有助于形成薄的液体膜,而不会显著阻止反应气 体流。该方法表现出对燃料电池组的工作稳定性的显著改善,特别是在低功率 条件下难以实现在分立电池中反应物的平均分配的情况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87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