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煤炭成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82546.8 | 申请日: | 2008-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4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朴春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朴春福;株式会社进一精工 |
主分类号: | B30B11/16 | 分类号: | B30B11/16;B30B15/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栗涛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炭 成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产冶炼工艺使用的用于成型煤的成套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煤炭成型装置,在冶炼铁矿石时,把煤炭投入高炉,吹入1200℃的热风后,煤炭在燃烧的同时释放热量,铁矿石因而熔化形成铁水,为使煤炭能够均匀地释放热量,煤炭成型装置用于把煤炭(Coal)形成相同的大小。
背景技术
以往煤炭成型装置是把粉碎轧辊制成圆桶形且为单一体圆桶,在单一体表面形成凹槽,当煤炭通过圆桶与圆桶之间时被粉碎并制成成型煤,随后掉到下面。
对于这种以往将煤炭形成成型煤的成型装置而言,一般在成型方面没有问题,煤炭在为成型而通过压力轧辊后制成成型煤,然后进入下一阶段。
如此从煤粉状态制成成型煤,与木炭一起投入煤炭炉后,在高温下慢慢燃烧,加热铁水,使铁水进入下一阶段。
对于以往成型煤的成型而言,由于在压力轧辊的表面形成多个凹槽,煤炭以细小的粉末流入后,在经过压力轧辊的同时制成成型煤,接着移送到煤炭炉使用。
就这种以往的成型装置而言,由压力轧辊制成的成型煤大部分结合力较弱,在掉落过程中大部分破碎,以煤粉状态投入铁矿石高炉,投入高炉的煤粉在高温下很容易点燃,释放出高热量,铁水因高热而从高炉中逆流到外部。
另外,以往成型装置无法大量成型,在供应大量消耗的成型煤方面存在困难,为提高成型煤的结合强度,如果提高成型压力轧辊的压力强度,由于在原煤处理过程中可能流入金属或木材、石块等异物,所以在未去除所述异物的状态下投入成型压力轧辊,压力轧辊往往无法承受异物的强度而发生破损。
在如上煤炭成型方式下,如果长期使用成型用压力轧辊,天长日久,压力轧辊整个表面不断流入煤炭,造成疲劳加剧,发生轧辊某一部分破损的情形,无法制成成型煤,持续以煤粉状态投入高炉,那么,高炉铁水在异常高温下外溢,为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更换压力轧辊。
如上所述,由于在成型压力轧辊破损后,需要中断成型装置的启动,重新更换破损的压力轧辊,整修作业需要长时间中断成型装置的启动,生成生产率下降,并给其它作业工程带来许多问题。
而且,在煤炭的供应方面,由于无法均匀分散地分配,造成生产率下降,存在无法大量生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炭成型装置,通过一个煤炭成型装置,可以实现成型煤的大量生产,本发明简化了成型压力轧辊部分的结构,使压力轧辊易于拆装,如果成型压力轧辊之间投入金属或木材、石块等异物,成型压力轧辊则暂时后退,在异物排到下方后恢复原状,从而可以安全地长期使用成型压力轧辊,极大降低成型煤不良率,能够均匀地供给成型煤并实现均匀地发热.
本发明的煤炭成型装置由如下部分构成:上宽下窄形的原料供应主体;原料移送动作装置部,其结合于所述原料供应主体上端,与把供应的原料向下方供应的移送部一体形成;成型装置部,其对原料进行成型;动作装置部,其使所述成型装置部动作。通过如上构成,本发明可以大量生产持续供应的煤炭,在煤炭成型为成型煤后,立即清除成型模上附着的煤炭残料,可以干净地生产成型煤。
本发明使成型模大型化,一次把大量煤炭分配供应给成型轧辊,因而可以大量生产成型煤,有助于提高炼钢生产率,在单一构件上一体形成多个成型孔,制作作业容易,可以高效地管理机械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后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4是从正面观察本发明的安装正面图。
图5是从侧面观察本发明的安装侧面图。
图6是显示本发明原料移送动作装置部的原料供应部截面图。
图7是本发明的结合了原料移送部与原料注入口的状态的局部截面图。
图8是本发明的原料移送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的成型轧辊部的俯视图,是联动成型轧辊贴紧固定成型轧辊移动状态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成型轧辊部的俯视图,是联动成型轧辊从固定成型轧辊下降移动状态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成型轧辊结合状态的半截面图。
图12是显示本发明的联动成型轧辊一侧结合的联动动力传递轴与法兰状轴的结合状态的截面图。
图13a是图12的A-A线截面图,是联动动力传递轴与联动旋转轴在中心部分固定状态的截面示意图。
图13b是图12的A-A线截面图,是联动动力传递轴与联动旋转轴从中心部分向左侧移动状态的截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朴春福;株式会社进一精工,未经朴春福;株式会社进一精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25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