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侧边按键结构及应用其的可携式电子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80212.7 | 申请日: | 200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21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江侨仑;廖建中;何志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3/02 | 分类号: | H01H13/02;H01H13/26;H05K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陈红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边 按键 结构 应用 可携式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侧边按键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产业的发展,各式各样的可携式电子产品已普遍地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中。举例而言,常见的可携式电子产品包含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移动电话(mobile phone)、智能型手机(smart phone)等,这些可携式电子装置由于体积轻巧,携带方便,因此使用的人数越来越多。
由于可携式电子装置体积轻巧,按键配置空间有限,因此,常将一些简单的功能,如将来电铃声切为静音或振动、挂断来电、调节音量大小、改变情景设定等功能设定在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侧边按键上。
但在可携式电子装置出厂前的落摔测试时,常会发生侧边按键因固定不良而掉出的情形。而若是将侧边按键过于牢靠地固定,则会影响按压时的手感。因此,如何有效地固定可携式电子装置中的侧边按键,而不降低其按压时的手感,便成为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应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侧边按键结构,用以有效地固定按键体,而不影响按压时的手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侧边按键结构,应用于一可携式电子装置之中,包含有一按键体与一弹性元件。按键体为配置在弹性元件的第一表面,弹性元件包含有超出按键体的一翼部。侧边按键结构还包含有一粘着层,分布于此翼部的第一表面上,以将弹性元件固定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其中,弹性元件可为一弹性薄片。按键体包含有凸向弹性元件的一凸块。弹性元件的材料可为橡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为提供一种具有侧边按键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包含具有一侧边开口的壳体、一按键体,与一弹性元件。按键体为配置在弹性元件的第一表面,弹性元件包含有超出按键体的一翼部。其中还包含有一粘着层,配置于翼部与壳体之间,以固定弹性元件与其上的按键体。其中按键体为露出于侧边开口。
粘着层为配置于翼部的第一表面。弹性元件可为一弹性薄片,弹性元件的材料可为橡胶。按键体包含有凸向弹性元件的一凸块。可携式电子装置中还包含有一感测元件,设置于壳体中对应于凸块的位置。
本发明的侧边按键结构可透过射出成型的方式,将按键体与弹性元件结合在一起。弹性元件可提供按压按键体时良好的手感。弹性元件位于按键体两侧的翼部上更涂有粘着层,以将弹性元件及其上的按键体固定在壳体上。又由于弹性元件的长度大于按键体的长度,因此,可有效地避免按键体自壳体的侧边开口中掉出。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本发明的侧边按键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2是具有本发明的侧边按键结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侧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侧边按键结构 110:按键体
120:弹性元件 124:翼部
130:粘着层 200:可携式电子装置
210:壳体 212:侧边开口
220:按键体 222:凸块
230:弹性元件 232:第一表面
233:第二表面 234:翼部
240:粘着层 250:感测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及详细说明清楚说明本发明的精神,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了解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后,当可由本发明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
参照图1,其是本发明的侧边按键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侧边按键结构100包含有一按键体110与一弹性元件120。其中按键体110为设置在弹性元件120上。按键体110较佳地可生成在弹性元件120的一侧,而弹性元件120包含有超出按键体110的一翼部124,位于按键体110之一侧。侧边按键结构100中还包含有一粘着层130,分布在弹性元件120的翼部124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02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