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口罩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68110.3 | 申请日: | 2008-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617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1 |
发明(设计)人: | 林洋雄;石神信;竹内直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D13/11 | 分类号: | A41D13/11;A62B18/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腾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口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戴在人脸上的口罩。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平7-275384号公报中,揭示了覆盖使用者的口和鼻的口 罩,特别揭示了立体口罩。该立体口罩,由口罩本体部、左侧耳挂部 和右侧耳挂部构成。口罩本体部,在口罩折叠着时是平面状,在口罩 使用着时是立体状。这样,在口罩本体部与使用者的口之间,形成了 口部空间,所以,可消除呼吸不畅等的不适感。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设计开发这样的口罩时,良好地与使用者的脸贴合(贴 合性),是很重要的。为了提高贴合性,必须考虑使用者的脸部特征、 使用口罩时的使用者的行动方式等。例如,鼻子低、两颊高的使用者、 鼻与耳之间的上下方向间隔短的使用者,使用一般的成人用口罩时, 有时口罩会脱离正确的使用位置,或者不能确保使用者的口部空间。 另外,如果只是将一般成人用的口罩单纯地呈相似状缩小,则不适合 作为儿童、娃娃脸的成人等使用者使用的口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一点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能很好地与使用者 的脸部贴合的口罩。
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提出了各技术方案记载的发明。
一个发明提供的戴在使用者脸上的口罩,备有覆盖使用者的口和 鼻的口罩本体部、左侧耳挂部和右侧耳挂部。本发明的口罩,可以是 使用一次或几次就扔掉的一次性口罩,也可以是能够反复洗涤使用的 类型的口罩。另外,本发明的口罩,可适合于包括幼儿、小学生、中 学生等的儿童或娃娃脸的成人使用,也可以将其相似状地放大后,供 一般成人使用。
口罩本体部,具有在边缘部相互接合着的左侧片材部和右侧片材 部。本发明的口罩本体部,至少在口罩使用时呈立体状,在口罩本体 部与使用者的口之间,形成口部空间。代表性的构造是,在口罩本体 部的左侧片材部和右侧片材部重合着的口罩折叠场合,呈平面状,在 左侧片材部和右侧片材部分开的口罩使用场合(口罩展开时),呈立体 状。
口罩本体部,是将一块片材部(片材板)局部地接合、或者将若 干块片材部(片材板)的全部或局部接合而形成的。形成口罩本体部 的片材部,是通过典型的机械处理、化学处理、热处理使纤维固接、 交织而制成的。代表性的是由一部分含有热溶融性纤维(热可塑性纤 维)、可熔接的无纺布构成。
左侧耳挂部和右侧耳挂部,具有挂到使用者左耳和右耳上的左侧 耳挂孔和右侧耳挂孔,从口罩本体部的左侧和右侧伸出。左侧耳挂部 和右侧耳挂部,可以与口罩本体部分开,也可以与口罩本体部成一整 体。
本发明中,口罩折叠着时,在与口罩本体部和左侧耳挂部之间的 左侧交界线正交(包括大致正交)、并连接左侧交界线和左侧片材部的 边缘的线之中,通过左侧交界线的上端部的线的长度要比通过左侧交 界线的下端部的线短。同样地,另外,口罩折叠着时,在与口罩本体 部和右侧耳挂部之间的右侧交界线正交(包括大致正交)、并连接右侧 交界线和右侧片材部的边缘的线之中,通过右侧交界线的上端部的线 的长度要比通过右侧交界线的下端部的线短。即,口罩本体部的上端 部侧的横宽,比下端部侧的横宽短。本发明的口罩中,口罩使用着时 (口罩展开时),从使用者一侧或其相反侧看口罩本体部时,是上端部 侧为短边、下端部侧为长边的梯形形状,或者,是由左侧交界线和右 侧交界线形成的大致“ハ”字形。口罩本体部与左侧耳挂部之间的左 侧交界线、以及口罩本体部与右侧耳挂部之间的右侧交界线,最好形 成为直线状。另外,左侧交界线和右侧交界线形成为曲线状时,与连 接曲线状左侧交界线和右侧交界线的各上端部和下端部的连线正交的 线,作为与上述左侧交界线和右侧交界线正交的线。
本发明的口罩中,口罩本体部的交界线(左侧交界线和右侧交界 线)的上端部的横宽,比下端部的横宽短。这样,口罩本体部的上端 部侧,更容易与使用者的鼻子进行面接触。因此,鼻子低面颊高的儿 童或娃娃脸的人使用口罩时,可以防止口罩本体部脱离正确的使用位 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681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