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布式赤潮监测仪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62912.3 | 申请日: | 2008-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9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杨灿军;范双双;胡任;许云龙;李德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27 | 分类号: | G01N27/27;G01N33/18;G01D2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韩介梅 |
地址: | 310027***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布式 赤潮 监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赤潮监测设备,特别适用于在近海领域内大范围实时多点采集与赤潮发生相关的海水水质参数。
背景技术
当前在近海赤潮监测工作中,国外已经开展了水下自动机器人以及原位观测系统等相关技术的研究。长期以来,国内的监测方法仍然主要依靠卫星遥感或者人工采样等传统方法。卫星遥感只能获取赤潮发生的面积及其移动方向等信息,无法获取赤潮发生的原因等参数。人工采样消耗大量的人力、实时性并不好,还难以保持样本温度等条件不发生变化,这样就不能消除温度等因素的影响,难免引入误差;且样本的采集范围有限,实现多点监测难度更大。那么通过分布式的赤潮监测仪进行多点监测,大范围地实时采集与赤潮发生相关的海水水质参数,对赤潮的成因进一步的了解,对赤潮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就显得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出一种运行可靠、测量准确、能够实时监测并且无线传输数据的分布式赤潮监测仪,为赤潮检测提供可靠的数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分布式赤潮监测仪包括计算机、GPRS无线路由器,n个无线通讯装置,n个数据采集控制模块和监测水质化学成分的电化学传感器,n为正整数,计算机经GPRS无线路由器连入GPRS网络,每个无线通讯装置的一端为通过GPRS网络与计算机进行通讯端,另一端与一个数据采集控制模块对应相连,各数据采集控制模块至少连接一种电化学传感器。
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是:所述数据采集控制模块包括电源模块、信号处理单元、微处理单元以及与微处理单元相连的数据存储单元、日历时钟单元、第一接口单元和第二接口单元,信号处理单元的一端与第一接口单元相连,信号处理单元的另一端用于与传感器相连,第二接口单元与无线通讯装置相连。
所述的电化学传感器包括监测水质盐度、浊度、PH值、溶解氧、温度、叶绿素或H2S的传感器。
工作原理:
每个无线通讯装置有自己独立设备编号,计算机经GPRS无线路由器通过GPRS网络与不同编号的无线通讯装置进行通讯并控制其通断,所述计算机通过各不同编号的无线通讯装置来区分不同水域,无线通讯装置将计算机的控制命令传输给数据采集控制模块,数据采集控制模块控制电化学传感器进行水质参数采集工作,并将采集到的水质参数信息经无线通讯装置通过GPRS网络传给计算机。计算机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赤潮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为研究其形成原因提供可靠依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分布式赤潮监测仪运行可靠、测量准确、方便快捷,通过对分布在不同水域的数据采集控制模块接入多种监测水质化学成分的电化学传感器,能够大范围实时同步监测水质盐度、浊度、PH值、溶解氧、温度、叶绿素和H2S等水质参数,并且该分布式赤潮监测仪可实现无线数据传输,利用计算机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对赤潮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为研究其形成原因提供可靠依据。本发明采用的数据采集方式,扩大了监控点的范围,能够实现实时监测,提高了数据采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也提高了环境监控的工作效率,实现了水质监测的真正自动化。
附图说明
图1为分布式赤潮监测仪构成原理图;
图2为数据采集控制模块一种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参照如图1,本发明的分布式赤潮监测仪包括计算机1、GPRS无线路由器2,n个无线通讯装置3,n个数据采集控制模块4和监测水质化学成分的电化学传感器5,n为正整数,计算机1经过GPRS无线路由器2连入GPRS网络,每个无线通讯装置3的一端为通过GPRS网络与计算机1进行通讯端,另一端与一个数据采集控制模块4对应相连,各数据采集控制模块4至少连接一种电化学传感器5,电化学传感器5包括监测水质盐度、浊度、PH值、溶解氧、温度、叶绿素、H2S等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629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