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随身U盘伸缩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44117.1 | 申请日: | 2008-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00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姚佐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姚佐元 |
主分类号: | G11C7/10 | 分类号: | G11C7/10;H05K5/00;H05K7/1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国城 |
地址: | 台湾省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随身 伸缩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随身U盘伸缩结构,尤指提供一种装配组合简易且结构较为简单,作USB接头伸缩动作十分简便、顺畅的随身U盘伸缩结构。
背景技术
据中国台湾专利文献资料所揭的有关伸缩式的随身U盘,至少已有公告第M282294号及公告第M326204号。经查,前者伸缩式随身U盘的外壳设计乃颇为复杂,除将其外壳分设为两件分别成型制作之外,还得另设一电路装置载具用以装置内存电路装置之后,再置于该两件外壳中间与该电路载具的高频融合在一起,才能完成组装工作,其浪费制作过程与人工成本甚多,致无法降低制作成本。而晚进业者再改良的该公告第M326204号后者伸缩式随身U盘,其结构固已改良较为简单,然仍是分由:外壳体单元、内滑移单元及封闭单元所组成,且是将控制伸缩动作的压按体和该内滑移单元即内存单元及其接头合并制作为一体,在制作上仍颇为不便;同时,其另外特设的封闭单元在塞装于该外壳体单元的末端时,仍需再以高频作融合动作,才能确实相互结合牢固,否则纵是以黏剂或黏胶黏合,仍亦易发生松脱现象。而其所能降低的制作成本亦十分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将一USB电路装置装入一电路装置载具中,再一并置入一下外壳壳体内,随即直接将一上外壳壳体吻合地盖固于该下外壳壳体上,即可装组成一可便于令其USB电路装置前端的USB接头保持作固定伸出该上、下外壳壳体前端的动作状态或保持作缩入该上、下外壳壳体中的状态的随身U盘。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包括:一上外壳,一下外壳,一电路装置载具和一USB电路装置构成的随身U盘伸缩结构,其中:该上外壳,为一截断面概呈扁倒U型壳体,于口缘设有多个含缘和至少一个以上的定位柱坑,且于该含缘内侧突设有多个卡缘;该下外壳,为一截断面概呈扁U型壳体,于口缘设有与该上外壳上的含缘和柱坑对应的多个突缘和至少一个以上的定位突柱,且于该突缘外侧对应设有多个卡槽;该USB电路装置,包含:一P.C.板;一内存电路装置,设于该P.C.板上;及一USB接头,衔接固定装置在该P.C.板前端上;其特征在于:该上外壳,包含有:一概呈扁倒U型缺口,设于其壳体一侧壁板的约中间位置;及一倒扁U型沟槽,设于该扁倒U型缺口内侧的壁板内侧面上;该下外壳,包含有:一概呈扁U型缺口,设于其壳体一侧壁板的约中间位置,其形状与设置位置均与该上外壳壳体上所设的扁倒U型缺口对应;及一扁U型沟槽,设于该扁U型缺口内侧的壁板内侧面上;该电路装置载具,是一前侧敞开无设置壁板的概呈矩形有底板盒型壳体,包含:三突台,分设于该盒型壳体一侧壁板的约中央位置上、下缘上及外侧面上;及一长镂空孔,设于靠近该设置该三突台的该侧壁板位置的该盒型壳体底板上。
本发明的随身U盘伸缩结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可令该USB电路装置前端的USB接头作固定伸出该上、下外壳壳体前端的状态或保持作固定缩入该上、下外壳中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的背面仰视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组合立体图;
图4为于图3中的4~4’位置剖视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的USB接头于正作伸出或缩入动作瞬间的剖视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的USB接头于作伸出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7为于图3中的7~7’位置剖视立体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上外壳。 24………扁U型缺口。
2………下外壳。 25………扁U型沟槽。
3………电路装置载具。 26………突楞条。
4………USB电路装置。 30………盒型壳体。
10………扁倒U型壳体。 31………底板。
11………含缘。 32………侧壁板。
12………柱坑。 33………突台。
13………卡缘。 34………突台。
14………扁倒U型缺口。 35………突台。
15………倒扁U型沟槽。 36………长镂空孔。
20………扁U型壳体。 41………P.C.板。
21………突缘。 42………内存电路装置。
22………突柱。 43………USB接头。
23………卡槽。 151、251………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姚佐元,未经姚佐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41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