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声器件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42007.1 | 申请日: | 2008-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035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04 |
发明(设计)人: | 张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声声学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31/00 | 分类号: | H04R31/00;H01R43/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7***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声 器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声器件,具体指维持弹簧与导电端稳定接触性的发声器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微型发声器件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便携性电子设备。随着这些便携性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其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强,应用于其上的微型发声器件也相应快速地发展。
微型发声器件用以完成电能和声能之间的转换,如扬声器、受话器等发声器件完成电能转换成声能。为实现电能与声能之间的转换,发声器件均需要与外部电路相连,其电路输入或输出的连接方式通常包括几种:1、插针式,即通过两根金属插针实现电路输入或输出;2、引线式,即通过两根导线实现电路输入或输出;3、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印刷电路板)连接式,即通过FPC与微型发声器件上的接电端子相连以实现电路输入或输出;4、弹簧连接式,在微型发声器件本体的导电端上安装弹簧,通过弹簧连接导电端上的导电片和外部电路而实现电路输入或输出。
上述弹簧连接式,现有的结构和制作方式存在以下不足:
(1)、弹簧容易脱落,导致无法实现电性连接;
(2)、由于弹簧本身的特点,容易歪斜,导致与外部电路导通位置不准确。
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使弹簧稳固地固定在发声器件本体上且其电性连接良好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弹簧稳固地固定在发声器件本体上且其电性连接不稳定而提出的一种发声器件制造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一种发声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一发声器件本体,该本体上设有导电端;
提供一实现电性连接的弹簧;
提供一设有定位孔的支架;
将弹簧穿在支架的定位孔内,且弹簧的两端从定位孔外露凸出;
将带有弹簧的支架与导电端匹配固定成一体,并定位住弹簧。
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是:所述的支架的底端设有卡钩,卡钩与导电端上的卡榫扣合连接以实现支架固定在导电端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是:所述支架的上端设有台阶,弹簧的上端端面高于台阶的端面。
本发明发声器件的制造方法,将弹簧穿在支架的定位孔内,且弹簧的两端从定位孔外露凸出,通过支架和导电端匹配的卡扣结构将二者固定连接成一体,弹簧的底端在导电片的反作用压力下,将弹簧定位连接在导电端上,这种连接方式稳定可靠,只要支架不损坏,弹簧能与导电端有良好的接触性,且安装方法简单,这也无疑延长发声器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发声器件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发声器件支架连接弹簧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发声器件支架连接弹簧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发声器件组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发声器件制造方法作详细说明。
见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发声器件,它包括发声器件本体100、本体100上设有带有导电片111的导电端110;如图4所示,导电端110与设有一对定位孔121的支架120连接成一体,支架120的定位孔121内分别设有与导电端110接触的具有导电性能的弹簧130,弹簧130的上端131从定位孔121外露凸起,与外部电源连接;弹簧130的底端132原本也是外露凸出的,见图2、3所示,也就是弹簧130与支架120连接在一体时,弹簧130的两端131、132都是外露凸出的,然将支架120安装到发声器件本体100上的导电端110上后,由于受导电片111的反作用压力下,弹簧130的底端132被压缩在支架120与导电端110组成的收容空间内,弹簧130的底端132面与导电片111稳定接触。
见图2、3所示,所述的支架120下端设有一对卡钩122,导电端110上也相应设有匹配的卡榫112,卡钩122将卡榫112扣合在一起,即将支架120与导电端110连接固定成一体。支架120的上端面上设有台阶123,虽然弹簧130的上端131的端面高出台阶123的台阶面,但是台阶123还是能有效的防止弹簧130的上端131在外力作用下变形弯曲。
为了实现本实施例所述的发声器件,其制造方法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声声学科技(常州)有限公司,未经瑞声声学科技(常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20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