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药复方“六龙参合剂”的处方组成及制备工艺和用途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41304.4 | 申请日: | 2008-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754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林;曹宝成;杨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瑞林;曹宝成;杨平 |
主分类号: | A61K36/81 | 分类号: | A61K36/81;A61P35/00;A61P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52河南省郑州市二七***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药 复方 参合 处方 组成 制备 工艺 用途 | ||
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和辅助治疗消化系统肿瘤如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等的中药复方制剂“六龙参合剂”的处方组成及制备工艺和用途。
2、背景技术
祖国医学认为,食管癌多属于“噎膈”范畴;胃癌多属于“反胃”、“胃脘痛”、“癥瘕积聚”范畴;大肠癌(结肠癌、直肠癌)属于“脏毒”、“肠覃”、“锁肛痔”、“癥瘕”、“下痢”范畴。上述诸病证,均与七情所伤,饮食不节相关。忧思郁抑,肝失疏泄,侮脾犯胃,脾失健运,脾胃失和,湿浊内生,聚而生痰,痰气交阻,阻于谷道;或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气滞血瘀,阻于谷道;或饮食不节与饮食过多辛香燥热之品,损伤脾胃,酿生湿热,均可导致湿热下注,侵淫肠道,肠道气血运行不畅,日久蕴蒸化为热毒,湿、毒、痰、瘀凝结成块,脾胃虚弱,生化乏源,气血亏虚,故治疗本病当以清热解毒,涤痰散结,健脾扶正以治本。
现代医学认为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渐进的漫长过程,已把生长缓慢的肿瘤看成是一种难治性的慢性病。为顺应慢性病的特点,特别是对于晚期或手术、化疗、放疗后需要继续治疗的病人,临床治疗尽可能以控制和稳定瘤体,减小肿瘤对机体的危害,长期带瘤生存为奋斗目标。目前,符合这一基本要求的当属靶向治疗药物和有效的中药制剂。
本项研究的目的就是在总结临床经验和初步试验证明“六龙参合剂”有抗癌作用的基础上,力争为临床奉献一个既抗癌又扶正、低毒有效,能适应肿瘤为慢性病的治疗需求的新中药制剂,为肿瘤病人服务。
3、发明内容
中药复方“六龙参合剂”是由冬凌草、龙葵、蛇莓、刺五加等中药材组成,各部分的重量配比(g)为:
(1)冬凌草:10-90
(2)龙葵:10-50
(3)蛇莓:10-50
(4)刺五加:10-50
中药复方“六龙参合剂”的功能为解毒消炎、祛瘀散结、健脾扶正,用于消化系统肿瘤如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等的治疗和辅助治疗。
中药复方”六龙参合剂”的制备工艺,具体的工艺过程:
(1)将冬凌草10-90g适当粉碎,用5-15倍的乙醇溶液(浓度范围为40-95%,W/W)浸泡0.5-10小时,然后加热50-80℃回流1-10小时,冷却后粗滤,如此提取1-3次,合并提取液并过滤,减压浓缩滤液并回收乙醇。滤饼用5-8倍水(W/W)煎煮30-90分钟,过滤,减压浓缩滤液。合并乙醇或水提取液。
(2)将龙葵10-50g、蛇莓10-50g、刺五加10-50g用6-12倍量的水浸泡0.5-4小时,然后煎煮30-60分钟,过滤,如此提取2-3次,合并提取液并减压浓缩,制成浓缩液,再向浓缩液中加乙醇溶液(浓度范围为40-95%,W/W),离心,除去沉淀物。
(3)将上述提取液按所制备剂型要求,分别减压浓缩到需要浓度,然后合并浓缩液。
将浓缩液按相应生产工艺制成合剂或其它适宜剂型。
本发明运用中医药理论,以长期临床实践为基础组成此方。冬凌草性微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之功效。现代实验冬凌草甲素和乙素具有明显抗肿瘤、杀伤癌细胞作用,为君药。龙葵味苦,微甘、寒,有清热解毒和化痰散结作用;蛇莓为草本植物蛇莓的全草,味甘、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治疗疔毒功效;龙葵、蛇莓共助冬凌草以增强其清热毒和消肿散结效果,临床上二者常相配伍用于癌肿为臣药。刺五加性温,味辛、微苦,具有益气健胃、补肾安神、扶正健脾作用,并有调节方中诸苦寒药伤脾损胃之效为佐使药。方中上述诸药共奏解毒消炎、祛瘀散结,健脾扶正之功能,适用于食管癌、胃癌、结肠癌及直肠胃癌的治疗。
4、具体实施方式
(1)制备中药复方”六龙参合剂”:
将上条制备的浓缩液加热浓缩至每剂量20-80ml即得。
(2)制备”六龙参合剂”其它剂型:
根据临床需要本处方可以制成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以及注射剂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瑞林;曹宝成;杨平,未经王瑞林;曹宝成;杨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13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