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斜入射体波技术钢板自动检测方法及其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137485.3 | 申请日: | 2008-1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84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1 |
| 发明(设计)人: | 王淑娟;康磊;李智超;段伟亮;许霁;芦铭辉;翟国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29/04 | 分类号: | G01N29/04;G01B17/00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哈科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崔东辉 |
| 地址: | 150001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入射 技术 钢板 自动检测 方法 及其 装置 | ||
1.一种斜入射体波技术钢板自动检测装置,它是由电磁超声检测单元(1)和电路系统(2)组成的;其特征在于:电磁超声检测单元(1)连接电路系统(2);
其中,所述的电磁超声检测单元(1)包括横向检测单元和纵向检测单元;横向检测单元包括三个电磁超声探头,一个收发一体探头和两个透射波接收探头;纵向检测单元包括三个电磁超声探头,一个收发一体探头和两个透射波接收探头;横向检测单元分两排横向布置,纵向检测单元分多排纵向交错布置;
所述的电路系统(2)包括发射电路(3)、接收电路(4)、AD转换电路(5)、微控制器(6)、存储电路(7)和显示电路(8);发射电路(3)连接微控制器(6),接收电路(4)连接AD转换电路(5),AD转换电路(5)连接微控制器(6),微控制器(6)连接存储电路(7),微控制器(6)连接显示电路(8);
所述的微控制器(6)由发射控制器(9)、FIFO(10)、数字信号处理模块(11)、CPU(12)和总线(13)组成;发射控制器(9)连接总线(13),FIFO(10)连接总线(13),数字信号处理模块(11)连接总线(13),总线(13)连接CPU(12)。
2.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入射体波技术钢板自动检测装置得出的斜入射体波技术钢板自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工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电路系统通电初始化;
步骤二:纵向检测单元开始工作,横向检测单元停止工作;发射控制器产生对应斜入射体波的超声波发射信号,发射重复周期为10ms;
步骤三:发射电路对控制信号进行功率放大,驱动电磁超声检测单元在钢板中产生斜入射体波;
步骤四:超声波在钢板中传播,遇到缺陷会发生反射、散射,收发一体探头接收反射波信号,透射波接收探头接收透射波信号;
步骤五:微控制器控制15μs的延时,使接收信号避开发射信号的主冲击干扰;
步骤六:经过延时后,微控制器控制AD转换电路开始工作,将高速转换完的数据存储到FIFO中;AD转换电路转换检测单元三路信号,一路收发一体探头的反射波接收信号,两路透射波接收探头的接收信号;
步骤七:微控制器判断有用信号是否全部采集完,判断结果为是,则停止AD转换,运行步骤八;判断结果为否,则继续AD转换;
步骤八:微控制器通过DMA技术将FIFO中的数据存储到存储电路中;
步骤九:微处理器内部数字信号处理模块对收发一体探头的反射波信号和两路透射波接收探头的接收信号进行实时处理;
步骤十:微处理器内部数字信号处理模块综合分析收发一体探头的反射波接收信号和两路透射波接收探头的接收信号,判断缺陷的位置和形状;
步骤十一:微控制器将检测结果保存到存储电路中,包括检测单元的编号、缺陷的形状及位置;
步骤十二:纵向检测单元停止工作,横向检测单元开始工作,发射控制器产生对应斜入射体波的超声波发射信号,发射重复周期为10ms,重复步骤三到步骤十一;
步骤十三:微控制器控制显示电路实时显示检测结果,返回运行步骤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748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气激光通信系统视轴自动修正方法
- 下一篇:一种纯中药抗痛风滴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