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折叠式儿童推车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36399.0 | 申请日: | 2008-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7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傅月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B7/06 | 分类号: | B62B7/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331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式 儿童 推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叠式的儿童推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大部分的儿童推车,其位于前轮和后轮之间的底撑架的前后方向长度是固定的,即使在折叠后也不会改变,而只能在高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上进行折叠,折叠后的体积依然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式儿童推车,在折叠后其前轮后轮之间的距离会缩短。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折叠式儿童推车,包含车架、设置在该车架底部的前轮与后轮、能将所述车架锁定在展开状态下的锁定机构。所述的车架包含:底撑架;左右一对手推杆;上端部与所述手推杆相绕第五转动轴转动连接的左右一对侧支架;上端部与所述手推杆相绕第七转动轴转动连接的侧连杆。当所述车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侧支架与所述手推杆之间的连接点位于所述侧连杆与所述手推杆之间的连接点的上方。所述底撑架包含:一组四连杆机构,该四连杆机构的四根杆件分别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在第一连接点、第二连接点、第三连接点、第四连接点上绕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三转动轴、第四转动轴相转动连接;底杆,该底杆的前端部与所述侧支架的下端部相绕第六转动轴转动连接,后端部与所述四连杆机构中的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点和所述第四连接点的杆件相固定连接。所述侧连杆的下端部与所述四连杆机构相绕第二转动轴转动连接。
所述底撑架还包含左右一对后脚杆,所述后脚杆的前端部与所述四连杆机构相固定连接,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点和所述第三连接点之间,所述后轮安装在所述后脚杆的后端部。
所述四连杆机构中,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点和所述第四连接点的杆件为弹簧。
所述底撑架还包含左右一对前脚杆,所述前脚杆的内端部与所述底杆的前端部相固定连接,所述前轮安装在所述前脚杆的外端部。
所述的锁定机构设置在所述的手推杆与所述的侧支架之间。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在折叠后,不仅高度和宽度缩小,而且前后距离也会缩短,比普通的折叠式儿童推车更为节省存放空间。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在展开状态下的立体图;
附图2为本发明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在折叠过程中的立体图;
附图4为本发明在折叠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在折叠状态下的立体图;
附图6为本发明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手推杆;2、侧支架;3、侧连杆;4、底撑架;5、前轮;6、后轮;7、第一连杆;8、第二连杆;9、第三连杆;10、弹簧;11、前脚杆;12、后脚杆;13、脚踏;14、蓬撑架;15、围栏;16、第一连接点、17、第二连接点;18、第三连接点;19、第四连接点;20、底杆;a、第一转动轴;b、第二转动轴;c、第三转动轴;d、第四转动轴;e、第五转动轴;f、第六转动轴;g、第七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中,车架主要杆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如附图2、4、6所示,包括:
左右一对的手推杆1;
上端部与同侧手推杆1的下端部相绕第五转动轴e转动连接的左右一对的侧支架2,这一对侧支架2的底部通过横向设置的脚踏13相固定连接;
上端部与同侧手推杆1的下端部相绕第七转动轴g转动连接的左右一对侧连杆3,并且当车架处于展开状态时,该侧连杆3与手推杆1之间的连接点位置比侧支架2与手推杆1之间的连接点位置要低;
由一组四连杆机构、底杆20、前脚杆11、后脚杆12构成的底撑架4。
上述四连杆机构由第一连杆7、第二连杆8、第三连杆9;弹簧10构成。第一连杆7与第二连杆8绕第一转动轴a相转动连接,且连接点为第一连接点16;第二连杆8与第三连杆9绕第二转动轴b相转动连接,且连接点为第二连接点17;第三连杆9与弹簧10绕第三转动轴c相转动连接,且连接点为第三连接点18;弹簧10与第一连杆7绕第四转动轴d相转动连接,且连接点为第四连接点19。
通过附图1、3、5来详细说明底撑架4的结构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未经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63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