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电旋转驱动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19387.7 | 申请日: | 2008-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05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发明(设计)人: | 高志;刘向锋;刘莹;刘大伟;丘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N2/10 | 分类号: | H02N2/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琨 |
地址: | 100084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电 旋转 驱动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工程技术领域中产生旋转运动的原动机,特别涉及一种压电旋转驱动器。
背景技术
驱动器是能够产生并输出运动及扭矩的装置,通常称能够产生旋转运动的驱动器为电机。传统的电机采用电磁原理,具有输出功率大,调速性能好等优点,在驱动领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电磁式电机的结构复杂,尺寸较大,很难微型化,同时由于磁泄漏的存在,在特殊应用时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采用新原理、新方法的制作电机的技术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现有的压电驱动器,如中国专利CN1556583A中公开的压电电机,使用压电材料的直接变形输出位移,输出位移小,受到离合器空程角的限制;中国专利CN1407706A中公开的压电电机,利用压电双晶片的谐振输出旋转运动,结构复杂,对控制系统的要求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电旋转驱动器,使用压电材料的逆压电效应来产生旋转运动并输出扭矩,以克服现有电磁驱动器结构复杂、磁泄漏大的缺点,同时克服现有压电旋转驱动器通用性差,结构及控制复杂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压电旋转驱动器,所述驱动器由压电双晶片1,运动转换块2,紧定螺钉3,基座4,外壳5,上离合器6,下离合器7,输出轴8,轴承9,基座固定螺钉10,底部压紧螺钉11,上离合器座12以及离合器座固定螺钉13组成。
所述基座4的中心有一通槽19,槽两侧有对称分布的螺纹孔20,所述压电双晶片1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基座4的通槽19内,并使用底部压紧螺钉11通过螺纹孔20将其固定;
所述的运动转换块2中心有一通槽15,通槽两侧翼有四个垂直于通槽方向对称分布内螺纹孔16,将四枚前端为球面的紧定螺钉3旋入四个内螺纹孔16内,但相对的两球面18应留有一定的间隙,此间隙应大于所述压电双晶片1的厚度;
所述运动转换块2沿径向方向插入所述压电双晶片1的顶端,确保所述运动转换块2的通槽15的底部与所述压电双晶片1的顶端留有一定的间隙;调节四枚紧定螺钉3的螺纹17的旋入深度,保证所述紧定螺钉3的球面18与所述压电双晶片充分接触,不留间隙;
将下离合器7装入运动转换块2顶端的沉孔14内,将基座4与外壳5利用基座固定螺钉10固定;将轴承9装入外壳5,使其内环与下离合器的外环固接,外环安装在外壳5的轴承座上;将上离合器6与上离合器座12安装在一起后,使用离合器座固定螺钉13将其与外壳5固接在一起;最后将输出轴8按照离合器的释放方向沿驱动器轴线自上离合器旋入下离合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突出性效果: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压电驱动器,具有机械结构简单,体积小;功耗低,能量密度高;磁泄漏少,抗电磁干扰能力强;控制电路简单,分辨率高;响应速度快,噪音小,通用性强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驱动器的剖视图;
图2是运动转换块的剖视图;
图3是紧定螺钉示意图;
图4是基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结构和工作过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驱动器的剖视图,所述驱动器由压电双晶片1,运动转换块2,紧定螺钉3,基座4,外壳5,上离合器6,下离合器7,输出轴8,轴承9,基座固定螺钉10,底部压紧螺钉11,上离合器座12以及离合器座固定螺钉13组成;图2是运动转换块的剖视图,所述运动转换块2具有通槽15用以插入所述压电双晶片1,并在其侧翼上具有内螺纹孔16用于固定及调节所述紧定螺钉3的预紧程度,其顶部有用于安装下离合器7的沉孔14;所述紧定螺钉3结构如图3所示,其前端为球面18,用以传递压电材料粘接片弯曲产生的变形,其外侧具有螺纹17;所述基座4的结构如图4所示,其中部具有通槽19,并在通槽19的两侧翼上有螺纹孔20,用以安装和夹紧压电双晶片1,基座底部有螺孔21,用以将基座与外壳5连接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93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