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强制通风静态污泥好氧堆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14871.0 | 申请日: | 2008-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934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王英彪;袁琳;张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浦华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F17/00 | 分类号: | C05F17/00;C05F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罗文群 |
地址: | 100084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制 通风 静态 污泥 堆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强制通风静态污泥好氧堆肥方法,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好氧堆肥是污泥处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污泥好氧堆肥是将含水≤80%的污泥与一倍体积以上的干污泥(含水≤20%)、菌种、添加剂(粉煤灰、秸秆等)混合,使混合物的含水率接近55%(因为高温好氧堆肥的最佳含水率为55%~60%),将混合物料堆成长条堆或送入容器内,采用强制通风或机械搅拌,使物料充分好氧发酵。采用容器发酵的,还须用专用设备搅拌并推动物料匀速前行,以使物料均匀发酵。好氧发酵是通过好氧微生物的生物代谢作用,将污泥中的有机质转化成富含植物所需要的营养物的腐殖质,反应的最终代谢物是二氧化碳、水和热量。反应过程释放的大量热量使物料温度超过60℃,并维持持续的高温,从而蒸发出料中的水分,并杀死污泥中的病原菌、病原体及杂草种子,实现污泥的无害化、减量化与资源化。
好氧堆肥有强制通风和自然通风:强制通风一般适用于容器式堆肥,用风机鼓风或吸风;自然通风一般适用于条垛式堆肥,用翻堆机械翻拌,便于物料吸附所需空气。强制通风调节性较好,可以根据发酵需要的空气量控制通风量,但往往通风的均匀性稍差,且通风机需要消耗大量电能;自然通风可控性稍差,需要对物料及时翻堆,特别是在发酵初期,翻堆较频繁,但可省略通风系统,节省电能。
在发酵初期生物代谢作用旺盛,需要充足的氧气供应,这一时段约占一次发酵全程的1/4~1/5。其后有机质逐渐被分解,生物代谢作用逐渐减弱,氧气的消耗量逐渐减少。一般认为发酵过程排放废气中氧气含量在4~12%,即可获得较好的发酵效果。
现有的强制通风好氧堆肥系统较复杂,布设的通风管道容易堵塞,污泥透气性不良时,还会出现沟流,造成短路,影响发酵效果,发酵后期通风量很少,管道系统利用率不高;自然通风系统简单,但难以实现精确控制,翻堆作业频繁,作业环境较差,堆肥产品质量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半强制通风静态污泥好氧堆肥方法,克服现有的污泥强制通风好氧堆肥方法的不足,建立相对简单的可控通风堆肥系统,实现污泥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循环利用。
本发明提出的半强制通风静态污泥好氧堆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预制调理料:将农林废弃物粉碎至100毫米以下;
(2)将含水率≤80%的污泥,按重量比为:污泥∶调理料=1∶0.8~1.2的比例混合,并搅拌均匀成为混合料;
(3)将上述混合料堆成高1.5~2.5米、宽5~6米梯形截面的条堆,条堆之间的间隙为0.5~1.0米,条堆下部留出2~4个直径为400~600毫米的通风洞,条堆的一端设置挡料墙,并在墙上与通风洞对应位置开设通风管道;
(4)堆料布好后,在堆料表面盖上薄膜,当料堆温度达到65~68℃时,启动通风机,换入新鲜空气,带走热废气,降低发酵堆温度至55~60℃后,停止通风,并持续这一过程10~15天;
(5)再经10~14天自然发酵后,将发酵物料用网眼为30~40毫米的筛网进行筛分,筛下物转运至陈化区储存1~2个月,使含水率降至25%~30%。
本发明提出的半强制通风静态污泥好氧堆肥方法,其特点是:
(1)能耗低:相对于普通的强制通风好氧堆肥节能超过30%;
(2)操作简单:料堆自成通风道,大口径的通风道储存的空气可补充发酵氧气,相当于自然通风;
(3)堆肥效果好:掺混的调理料保证堆肥料具有合适的C/N,降低氮损失,疏松的混合料可获得良好的换气效果,保证产品具有良好肥效;
(4)运行费用低:污泥与木材、秸秆等农林废弃物共同堆肥,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筛上物回流无需外加菌剂,不需预埋通风道,减少建设投资,节省电费,运行成本更低;
(5)环境影响小:负压抽吸换气,可以将堆肥过程产生的废气收集起来,通过废气处理中的生物过滤,对抽吸出的废气进行生物处理,消除异味,避免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法中,堆料布置图。
图1中,1是堆肥条堆,2是挡料墙,3是通风洞,4是通风管道,5是通风机,6是废气处理池。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浦华控股有限公司,未经浦华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48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