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护套压入治具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106993.5 | 申请日: | 2008-07-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38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 发明(设计)人: | 陆春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庄添财 |
| 主分类号: | B23P19/027 | 分类号: | B23P19/027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仿卫 |
| 地址: | 215331江苏省昆山***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护套 压入治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护套压入黄油枪的治具。
背景技术
黄油枪在机械领域应用广泛,使用黄油枪就可以很方便的将黄油加入到机械部件上。黄油枪的枪管因为是金属材质而较滑,当外表面上不可避免的滴有黄油时,就会变得更加滑而不利用人手的把持,因此,一般在黄油枪的枪管上套上能与枪管套紧的软质护套,如PVC护套。由于护套较软,手工将护套套上枪管时,不易操作,且手工操作的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护套压入治具,可很方便的将护套压入到黄油枪的枪管上,提高了护套的压入效率。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护套压入治具,它包括:
操作台,操作台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黄油枪的枪管的固定部;导向柱,导向柱的一端部固定设置在操作台上,导向柱上开设有气体通道;管套,管套可滑动地套设在导向柱上;动力装置,动力装置与管套固定连接,用于驱动管套沿其轴向运动;
枪管、导向柱和管套的轴心线相重合,枪管靠近导向柱的端部上可拆卸地连接有外径逐渐变小的楔形块,导向柱靠近枪管的一端具有向着枪管的方向直径逐渐变小的楔形端部,管套的前端部开有孔径变大的收容孔,收容孔的内壁与楔形端部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有可收容护套的缝隙。
动力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操作台下侧的气缸、与管套固定连接的夹持块,气缸包括缸体、可滑动地插在缸体内的活塞杆,活塞杆与夹持块固定连接。
操作台上设置有沿枪管的轴心线方向延伸的导轨,固定部可滑动地设置在导轨上,固定部与操作台之间设置有使固定部与操作台相对固定的锁定机构。气体通道的延伸方向与导向柱的轴心线相平行。
导向柱具有楔形端部,而在枪管的一端部上连接有楔形块,从而可很方便的将护套套在导向柱的楔形端部和楔形块上,且导向柱、楔形块、护套之间围成气室,通过导向柱上的气体通道可向气室中充气,从而软质的护套受压力膨胀;由于护套的一端部是插设在管套与楔形端部形成的缝隙中,护套膨胀后,就会与管套的内壁相卡紧,这时,动力装置带动管套向前运动时,就会推动护套向前运动到枪管上。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利用该护套压入治具,无需人力,就可以很方便的将护套压入黄油枪的枪管上,护套的压入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下面对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其中:1、操作台;2、动力装置;3、导向柱;4、管套;5、缝隙;6、楔形块;7、气室;8、夹持块;9、枪管;10、固定部;11、护套;12、导轨;20、气缸;30、气体通道;31、楔形端部;40、收容孔;200、缸体;201、活塞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图1中操作台的右侧为前方。按照本实施例的护套压入治具主要包括操作台1、固定设置在操作台1的下侧的动力装置2、一端部固定设置在操作台1上的导向柱3、可滑动地套设在导向柱3上的管套4、楔形块6。
操作台1前侧的台面上设置有固定部10,将枪管9的前端部固定在固定部10上,且在操作台1的前侧部上设置有导轨12,导轨12的延伸方向与枪管9的轴心线相平行。在固定部10与操作台1之间设置有使固定部10与操作台1相对固定的锁定机构。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时,固定部10可沿导轨12滑动。
枪管9的后端部上可拆卸地连接有楔形块6,楔形块6为圆台形,且楔形块6的直径自枪管9的后端部向后方逐渐变小。
操作台1的后侧的台面上设置有支架,导向柱3的一端部固定设置在该支架上,导向柱3的轴心线与枪管9的轴心线重合。导向柱3朝向枪管9的一端具有直径逐渐减小的楔形端部31,导向柱3与楔形块6的轴心线也相重合,且导向柱3与楔形块6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将护套11的一端部紧套在楔形块6上,它的另一端部套在楔形端部31上,护套11、楔形块6、楔形端部31三者围成一个气室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庄添财,未经庄添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69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