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稀土有机-无机杂化荧光材料的合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04323.X | 申请日: | 200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0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增和;柳正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06 | 分类号: | C09K11/06;C09K11/7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9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稀土 有机 无机 荧光 材料 合成 方法 | ||
本合成属于稀土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合成领域,具体涉及稀 土金属、有机配体和磷钨酸盐的合成。
背景技术
稀土元素独特的4f外层电子层结构,不但使其具有多样的配位 数,而且在配位过程中可形成多种几何构型,同时其配合物还具有突 出的光学、磁学、电学和催化等特性。
杂化材料则是利用无机组分和有机组分的杂化,从而产生新的结 构类型和功能特性,在诸多方面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经济效 益潜力。其中有机组分可选择性大而且易修饰,可以与各种金属离子 配位,通过静电或氢键等作用结合成金属有机配合物;而作为无机组 分的多金属氧酸盐更是以其各种独特的结构和特异的物理化学性质, 可以与金属离子及有机配体一起通过配位键构成扩展的共价骨架,因 而多金属氧酸盐已成为构造新型杂化材料的重要无机构筑块,在建造 新型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中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
因此设计和组装具有光、电、磁等优良物理性质的稀土类有机- 无机杂化材料已成为近年来材料化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在本专利 申请工作之前,还没有关于稀土金属(Eu,Gd)、4,4’-联吡啶和磷钨 酸盐杂化化合物的合成及方法的报道,无论是专利文献还是科学论文 都没有此方面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稀土金属有机磷钨酸盐杂化化合物的 合成方法。
本发明涉及到的杂化化合物包括:
[Ln(PW11O39)(H2O)2](H2bpy)2·6.5H2O[Ln=Eu(1),Gd(2);bpy=4,4’- 联吡啶],两个晶体具有相同结构,均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
化合物(1)的晶胞参数为a=1.17842(5),b=1.35452(4),c=1.77943(9)α=71.502(2)°,β=82.8584(14)°,γ=81.4192(6)°,V=2.65443(19)Z=2。
化合物(2)的晶胞参数为a=1.17590(10),b=1.35450(14),c=1.7817(2)α=71.390(2)°,β=83.000(3)°,γ=81.670(3)°,V=2.6524(5)Z=2。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化合物采用水热法合成,将Ln2Cl3·6H2O、4,4’-联吡啶、 (NH4)3PW12O40·3H2O以4∶4∶x(x=0.5~3)的摩尔比放入带有聚四 氟乙烯内衬容积为25ml的不锈钢反应罐中,加入9~14ml的去离子 水,搅拌5min混合均匀,调节pH值约为3~7。将反应釜放入烘箱, 在100~160℃恒温自生成压力条件下反应60~96h,缓慢降温12~30h 至室温。经布氏漏斗过滤,用去离子水洗涤,室温下自然干燥,得到 无色透明块状晶体。
用KF254型荧光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研究化合物(1)的发光 性,以波长395nm的紫外光激发晶体,在550~650nm出现一组锐 峰,是Eu3+的发射光谱,分别归属于Eu3+的5D0→7FJ,(J=0,1,2) 跃迁。580nm出现了归属于5D0→7F0的跃迁,595nm处出现了归属 于5D0→7F1的跃迁,最强发射峰的波长位于614nm和620nm处,归 属于5D0→7F2超灵敏跃迁,化合物发红光。其中在5D0→7F2的裂分可 以视为Eu(III)离子的晶体场效应所导致的能量简并。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43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